筍不損 作品

第691章 奇怪的人


在這天開張,也是阿玉的意思,每年八月十五她的生辰,家裡人都要為她大肆慶祝,就算不宴請賓客,自家人也能坐上幾大桌。

 
這一次來萬寧城,阿玉不想大家都圍著她轉,就提議把育幼堂的事情提前到八月十五,而後大家都在新的育幼堂裡慶祝。

 
育幼堂選址並不在三思街上,而是在隔了一條街的地方,劉氏用王老太太此前給她的錢,直接買了一個院子,打理完善後,就成了育幼堂。

 
“長安育幼堂?這個名字倒不錯,和萬寧二字很是恰當啊。”開張這日,育幼堂還沒有生源,但周圍的人家早就看到這家在裝潢,直到八月十五掛匾拉紅,才看到名字。

 
外頭早已掛滿了節日花燈,只等著傍晚後點亮。

 
劉氏的長安育幼堂地點不算偏僻,又緊鄰三思街,周圍文人墨客不少,都匯聚在育幼堂門口。

 
劉氏身為育幼堂的東家,自然沒有光顧著熱鬧,而是趁機拉上丫鬟知暖,在門口同來往眾人解釋育幼堂的辦學理念。

 
萬寧城雖大,但育幼堂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講究些的人家不把孩子送育幼堂,都是請夫子到家中講學,等孩子再大些,就送到書院去讀書。

 
不講究的人家就不提了,孩子壓根就沒有上學的機會,都是東家玩一下,西家躥一下,能混大就不錯了。

 
劉氏的育幼堂,也分設了不同的教學,既有培養各方面興趣的,也有純粹讓孩子們有個地方亂躥的,還有銜接學問的。

 
為了方便育幼堂招生,秦懷還主動把自己狀元的名頭借出來,成為長安育幼堂的招牌之一,表示他每個月會有一日到育幼堂中講學,答疑解惑。

 
劉氏自然也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宣傳的契機,趁著大家都來看熱鬧,便將狀元會來育幼堂講學的事情說了。

 
一聽這話,一些人家就坐不住了。

 
狀元講學啊,那可是求都求不來的大好事,更別說每月一次了,一年能有一次,他們都覺得是恩典。

 
別的不說,沾沾狀元的文氣、才氣,說不定以後自家的孩子也能走上科舉之路。

 
萬寧城中學子雖多,但落榜的也多,不少人家的孩子不成器,花的銀錢不見少,但連個童生都考不上的大有人在。

 
阿玉見搬出秦懷的名頭有用,也賣力給自家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