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劍仙 作品

第266章 【覺醒】與【傳承】!(求訂閱~月票!)

    平日裡,這位記者也沒少報道這類的事蹟。

    他們或許只是一個個普通人。

    可一旦到了關鍵的時刻,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綻放出的那種人性美妙的光輝,總是能感染無數的人。

    或許是重大疾病面前的醫生,或許是罪犯面前的警,察。

    又或者是危機面前的軍人,甚至縱觀歷史,民族為難之際,站起身普渡眾生的,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兩個。

    而是一群菩薩。

    記者感慨。

    表演之前的採訪,記者尚未明白李少傑那句話的意思。

    但現在已然明白了。

    【其實,你看到的,是我在歌頌佛,歌頌菩薩。】

    【但實際上,眾生便是尚未覺悟的佛,佛即是覺悟的眾生。】

    感慨中,音樂繼續的進行著。

    一幕幕壁畫中的故事也展開。

    有那菩提樹與明鏡臺的經典論道。

    《禪園》。

    有寒冷絲路之上,與絲女篥娜相互依偎取暖,互生情愫,最終看著愛人凍死在懷中的空弦和尚。

    《心經》!

    即使是隻看曲名,也能感受到那種蒼涼風沙吹過千年,縱使現今依然存在的絲路景象。

    千年間,絲路誕生了多少偉大的交流,埋藏了多少無名的枯骨。

    《日蝕》中,絲路,是《一條看不見的路》。

    而那遊歷西域數十年,只為了家鄉敦煌人可以聽到心經梵樂的月僧空弦,與篥娜初識,聊起敦煌美麗的石窟與壁畫。

    感慨著《故鄉遠》。

    黑夜寒冷,苦中作樂,相互依偎。

    但篥娜終究凍死在空弦懷中。

    上回遇,今生別。

    來世更難重疊。

    空絃斷,篥影絕......

    《相愛只為離別》!

    故事結尾,在輕吟的歌聲中,唱響了《心經》。

    那是大唐高僧玄奘法師在公元649年傳譯的版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觀眾們的內心感覺很微妙。

    明明是個悲劇。

    但彷彿在為之感動之餘,並無太多的悲痛。

    彷彿是看穿了紅塵空色一般。

    就如古代哲學家所言,人一出生就在走向死亡,問題是如何在走向死亡的路上,儘可能的讓渺小的人生輝煌。

    人與人相愛之際,便在走向離別,無論是情感所困,或是有限的生命所困。

    但表達出的意思,也更是明顯。

    如何讓相愛,變得精彩,變得有意義!!

    李少傑並沒有給出任何答案,只是通過吟唱《心經》,讓觀眾們自己去感受。

    每一個人,或許感受都不一樣。

    自此,李少傑這部作品的深度,已然折服了在場的所有人。

    相當多的音樂家,都改變了一開始自己的看法。

    是的。

    李少傑這麼年輕,太年輕了,年輕的過分了!

    承認,他音樂上很強,非常強。

    但在哲學思想的層面上,未必會有經歷過更多的長輩們有深度。

    可現在,這種顧慮與狐疑已然完全消失不見。

    偉大的藝術家,也一定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

    偉大的哲學家,縱使不會藝術,也一定是一個藝術最好的欣賞者。

    ......

    音樂繼續。

    故事逐漸來到了尾聲。

    這是《敦煌·慈悲頌》最後收尾的樂章。

    《涅槃》

    佛,也終於出現。

    在即將涅槃,給弟子們上最後一課的時候,佛與弟子們暢聊起了《萬物大千》。

    以及《彼岸》。

    當弟子們問出《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

    佛的回答,也呼應了之前所言的一句佛偈。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此時,不少採訪過李少傑,或者看過李少傑採訪的人,在內心驚呼了一聲。

    圓了!

    押上了!!

    整個邏輯閉環了!!

    最後的結尾,在思想的層面上,剛好就回歸了李少傑最主旨的思想!!

    佛不是神,而是覺悟的人。

    最後一個問題得到了解答,弟子們大徹大悟。

    佛,也微笑的閉上眼,進入了彼岸。

    彷彿先導者們,探索出路,教會後人後,欣然進入空靈一般!!

    在表達主旨中,不少人的心中浮現出了兩個詞。

    【覺醒】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