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194章 軍人們的煩惱(十五)

    於是程若凡告辭了。老頭子弗朗索瓦並沒有客套,也沒有挽留,只是目送程若凡離開。

    等程若凡走後,老頭子弗朗索瓦上將問道:“我們與何銳閣下籤署的合作期限是三個月,時間快到了,我考慮回德國,諸位呢?”

    這支微型德國總參謀部成員聽出了上將的失望,大家也都有各自的失望。但是其中一位無奈的問道:“回到德國之後幹什麼呢?”

    瞬間,這些德國軍人的情緒就變成了另一種失望。是啊,回去幹什麼呢?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進行了十分嚴厲的打壓,撤銷總參謀部,軍隊數量不到十萬,軍官數量三千。能來中國的這些德國軍人無一例外都不可能重回軍隊。

    協約國中,法國恨不得把德國徹底毀滅,所以公開提出報復性的賠款。德國要賠償鉅額的戰爭賠款。現在德國國內經濟一片蕭條,想找個工作都很難。更不用說這些本來以為會一輩子在軍隊中生活,退役後拿養老金的這幫前德國軍官。

    弗朗索瓦上將依舊失望,“東北軍太幼稚了,說他們是軍隊,不如說他們是想模仿強大軍隊的嬰兒。徒有理想,卻沒有實踐。我甚至覺得他們不如波蘭軍隊。”

    聽到這個評價,德國軍官中無人反駁。通過這段時間的交流,德國軍官們對於東北軍官兵一體已經很難接受。不過經歷了歐洲大戰,這些軍官們和普通士兵們一起參加了殘酷的戰爭,覺得還能容忍一些這樣的決定。

    但是軍事民主制度,就讓這些軍官們著實不能理解。東北軍的任何新式戰術,都要通過軍事民主會議,官兵們一起商討。談論出如何使用。

    這樣的行動在德國軍隊中不僅不存在,更是違反紀律的。德國軍隊要做的是從上到下的貫徹,任何來自士兵的提議都是有害的。這是德國漫長軍國主義歷史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最終,這些德國軍官中開始有人認為弗朗索瓦上將的看法有道理,最少一半的軍官們都生出了去意。當有一位上校終於開口,“我也想回德國。”其他軍官們紛紛開始表達相同的觀點。

    程若凡並不知道這幫德國軍官居然要走,他一路上考慮的都是戰爭的事情。尤其是東北軍內部建設中軍事民主的問題。

    與德國總參謀部的傢伙們打交道越多,程若凡越是清楚德國總參謀部與東北軍的區別。這是源自於建軍理念的區別,程若凡本以為可以調和,可接觸越多,越覺得無法調和。

    一見到何銳,程若凡索性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主席,我覺得合作期結束之後,我們就把這些人送回德國。不過我們是不是可以建立與其他國家的定期軍事交流。”

    “定期軍事交流機制?若凡,你這個想法很好。”何銳笑道。

    程若凡見何銳支持自己的看法,心中的不快爆發出來了。雖然被認為是德國總參謀部制度的仰慕者,程若凡自己並不這麼認為。如果英國總參謀部或者法國總參謀部的實力超過德國,程若凡就會毫不遲疑的支持。誰能幫助中國勝利,程若凡就想學習誰。

    但是見面不如聞名,包括坦能堡大捷的功臣弗朗索瓦上將都讓程若凡失望了。他們能做到的並沒有化腐朽額為神奇的東西,這一路上,程若凡左思右想,覺得自己對德國總參謀部制度過於高看。

    於是,程若凡說道:“主席,我以後再不會妄自菲薄……”

    “等等。”何銳打斷了程若凡的情緒性發言,“妄自菲薄是正常的,我覺得你可以換一個名詞,叫做增加自己的見識。如果見識淺薄,就沒辦法正確認知自己,認知世界。還有,情報來了,你先看看。”

    程若凡連忙拿過情報,是關於蘇俄與波蘭的新消息。

    到1920年5月底,蘇波雙方兵力對比暫時處於均勢,但紅軍西方面軍正面波軍左翼集團兵力較弱。因此,紅軍總司令加米涅夫計劃由西方面軍向波軍左翼實施主要突擊。1920年4月28日,俄共中央批准了加米涅夫制定的戰略反攻計劃。該計劃規定,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密切協同,分別從東北和東南向華沙實施向心突擊。西方面軍在普里皮亞特河以北擔任主攻,沿明斯克、比亞威斯托克方向直取華沙。西南方面軍在普里皮亞特河以南配合西方面軍行動,沿羅夫諾、盧布林方向實施輔助突擊。反攻前,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茨基滿以為波蘭的工農革命正處在高潮之中,他對戰爭前景作了十分樂觀的估計。圖哈切夫斯基也基於這種估計,結果導致了他在戰爭中輕敵冒進,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