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462章 中英談判(二)

  “我們中國人喜歡印度,是因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僧人們和旅行家們去過印度。那時候的印度還有輝煌的佛教文明,我們從印度帶回了經書。可惜啊,現在印度的歷史與佛教文化只能在中國才可以看得到。”

  聽李時光這麼講,丘吉爾也沒有辦法反駁。雖然印度地區曾經存在過古印度文化,但是印度地區的歷史卻是含糊不清。想通過印度神話去探索印度歷史,其難度比靠著《荷馬史詩》去研究古希臘歷史相去不遠。

  印度考古領域和歷史重建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人物是英屬印度時期的亞歷山大·卡寧厄姆,作為英國人的他對於印度歷史非常著迷,因此出任印度考古局首任局長。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卡寧厄姆在印度進行考古發掘,但始終沒有什麼大的收穫,直到他得到了英譯本的《大唐西域記》,古印度的歷史才一點點的被揭開。

  卡寧厄姆得到《大唐西域記》後進行了無數次的翻閱,在接下來的二十五年中,他根據玄奘的記載,依次發掘出了佛祖第一次悟道的地方——鹿野苑,釋迦摩尼成佛的菩提伽耶,佛教聖地那爛陀寺遺址等古印度的重要歷史遺蹟,他在日記中寫道:“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在閱讀中國人的《大唐西域記》,玄奘對那棵著名的菩提樹以及周圍的佛像和廟宇,記載的都很詳細,我們很快就找到了大量的遺蹟,書中的描述和發現結果非常吻合。”

  正如李時光自信的發言一樣,《大唐西域記》雖然是一本中國的文獻,卻是印度歷史最可靠的研究資料,加上其他中國僧人與旅行家的文獻,才照亮了印度歷史。而脫離了這些中國文獻之外的印度歷史,依舊沉默在一片黑暗之中,讓人看不清楚本來面目。

  而這也是最近中國總是站在文明高度去批評歐美的一個現實證明。

  但丘吉爾在意的並非這些,他用揶揄的語氣問道:“那麼現在的中國人有興趣書寫印度歷史?”

  李時光轉過頭,“丘吉爾先生。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強硬派,這是必然的,也無可厚非。我認為,強硬派們只是對國家的熱愛更激烈些。激烈如果超出界限,就會變成偏執。偏執會讓衝突更猛烈的進行下去,造成更多的悲劇。您覺得呢?”

  
  丘吉爾是在西里古裡戰役後生出了不安,他懷疑中國很可能想趁著和談的時候更多的奪取土地,以便拿到更多籌碼。當然,丘吉爾也有些擔心,中國在西里古裡戰役中投入了近百萬軍隊,很可能會要的更多。如果中國真的這麼做,丘吉爾就只能選擇堅定的要與中國打到底。

  現在聽李時光的回答,丘吉爾覺得李時光是在利用中國現在取得的優勢在要價,要英國儘快和談。這樣看著和平的態度讓丘吉爾感受到了一種恥辱。導致這種恥辱的罪魁禍首就是英國陸軍,尤其是英國駐印度軍。

  當年英國征服並沒有真的想征服整個緬甸地區的打算,完全是因為打得太順,輕易拿到手了勝利。就這麼順水推舟的擁有了整個緬甸。

  如果之後中英之間再爆發類似幾次西里古裡戰役的戰爭,只怕李時光所說的‘中國強硬派’們也會蠢蠢欲動,想要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