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73章 友邦驚詫論(十六)

  在會面上,日本外務總長將外交的虛偽發揮到了極致,每一個發言都花團錦簇,高調吹上天。在這樣的環境下,英國外交大臣竟然找不到絲毫挑撥中日關係的機會。

  到了泰國,泰王那邊的反應更令鮑德溫訝異。泰國方面的反應很簡單,就是怕英國吞併泰國,將泰國變成英國殖民地。鮑德溫首相覺得泰國那邊期待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永遠不要被英國注意到。越是被英國重視,泰國的安全感受就越小。

  與中國成熟的外交不同,泰國的總理甚至有些失禮的提出,希望英國首相能夠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尊重泰國主權完整的公開聲明。

  這是非常失禮的要求,英國此時並沒有吞併泰國的打算。如果英國發表了這樣的公開聲明,國際上會認為,英國是在警告其他想侵害泰國主權的國家不要輕舉妄動,如果他們輕舉妄動,英國會採取軍事行動。接下來,國際各國就會詢問英國政府,是誰對泰國的主權造成了威脅。

  英國是世界霸主,所以英國決不能向世界說,泰國擔心英國吞併泰國,那註定會被世界各國恥笑。英國又是一個衰落的世界霸主,如果英國指責其他國家對泰國的主權造成了威脅,不管是指責法國或者中國,英國都吃不消這樣的外交結果。

  但這種事情偏偏得泰國自己領悟,英國絕對不能對泰國進行解釋。以英國對泰國的瞭解,泰國絕對不會相信。泰國很可能會更加失禮的表示,英國可以更加清楚明白的發表英國絕不會吞併泰國的聲明。

  就在鮑德溫首相一行正處於並不怎麼愉快的出訪之時,中英邊境劃界條約也已經正式公佈,準備提交給議會審核。

  這個消息在中國國內引發了很大的反響,民族主義者們最初對此並不瞭解。看完了劃界具體後,雖然談不上歡樂,至少情緒還算穩定。即便如此,比較民族主義的報紙依舊發表了《苦等七年》的文章。

  文章裡對何銳自然沒有不敬,但是依舊認為政府裡面定然有顢頇之輩,將這個本該在1927年的時候,就應該解決的邊境問題,硬生生拖到了7年後才解決。

  由於這篇文章沒有攻擊任何具體官員,政府也就當作沒看到。畢竟這篇文章的水平太低,對於國家戰略和國際政治毫無瞭解,連反駁或者糾正的價值都沒有。

  中英戰爭結束後,中國的戰略是立刻與美國進行外交鬥爭,從而解決中美之間的問題。如果中國沒有展現出解決中美矛盾的實力,法國很有可能不會接受中國的合作建議。無能的國家入不了法國的視野,法國當時需要一個強者,需要一個被法國接受的文明國家作為合作對象,才能振奮法國的經濟。

  正是在何銳殫精竭智的完成中法合作,並且全面拉動了中國經濟之後,才具備了讓現在的英國必須與中國儘可能解除戰爭因素的選擇。如果現在的中國還是1927年的中國,英國很大可能不會做出讓步。

  這次中國並非沒有付出代價,何銳在與英國首相鮑德溫談判的時候,反覆聲明絕不會去獲取殖民地。這是公開的保證,只要中國有絲毫染指英國殖民地的行動,中國好不容易積累的外交信譽就會徹底崩盤。何銳就會被國際視為一個撒謊者。這個影響可是非常巨大的,想挽救這樣的聲譽問題,何銳不僅要付出政治生命,他所建立的所有功業只怕也都得轟然倒塌。文明黨只怕也得被清算,才能恢復中國的外交可信度。

  在民族主義者們看來,只要是為了實現中國的國家利益,領導者與執政黨完全可以毫無顧忌的撒謊、欺騙。這不僅不是汙點,甚至是一種降低了中國損失的榮譽。嚴肅的政權和沒有上層經驗的民族主義者之間,在很多根本理念上有著巨大的分歧。這種分歧很難消除。

  政府本以為民族主義者們會因為中英劃界的問題而消停一陣,沒想到民族主義者們又很快因為“親英派”進行的中英友好宣傳而憤怒起來。開始怒斥國內的“買辦”。罵戰不僅沒有消停,反倒激烈起來。以至於吳有平都看到了一些相關報道。

  作為總理,吳有平感覺很無奈。何銳之所以採取了這麼多外交手段,不惜發動戰爭,其目的不是與全球的列強們殺個昏天地暗,浮屍千里。而是通過戰爭手段獲得與世界各國正常貿易的局面。

  現在中國的確讓非常多的外國企業在中國賺到了錢,在很多項目招標的時候,外國企業也贏得了很多標的。但是這些外國企業與1924年前在中國橫行無忌的殖民者完全不同。正因為列強們都知道,根本不可能擊敗中國,列強國家有錢人都有足夠的智商,他們很自然的接受了這個現實,老老實實的與中國做生意。

  至於這些外國企業在中國賺了很多錢,因為沒有錢賺,這些人就不會來中國投標,投資。人家本就是來賺錢的。中國政府也不指望外國人賣肝賣腎的前來建設中國,更不相信外國人會抱著贖罪的心態來中國送錢。

  中國政府期待的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通過與世界的正常貿易,獲得中國所需的商品、設備、技術、資金。為了這個目的,就得讓外國商人有錢可賺。不然的話,人家不來。

  此時,吳有平十分懷念李潤石當宣傳部長的時候。李潤石就能發表非常好的文章,對國民情緒有很好的指引。現在的宣傳部長倒是很努力,但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