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13章 帝國存亡(一)

  裡賓特洛甫思考了一下,發現自己很難反對進攻蘇聯的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戰只打了6個月,歐洲的衰落就完全暴露出來。當下的歐洲別說維護殖民體系,連自保都是個問題。

  英國陸軍與海軍一敗塗地,完全靠不住。法國在西歐戰役戰敗後,已經開始擺爛。完全沒有支撐起歐洲這個世界中心的意願。意大利靠不住,東歐更是一群弱雞。

  如果美蘇兩國合流,再與中國談妥和平條件,蘇聯就可以完全沒有任何顧慮的對東歐動手。那時候,德國就得以一國之力對抗幾乎整個世界。因為蘇德開戰,法國肯定會威脅德國的西部。而英國那時候大概也已經與美國勾結,很有可能封鎖德國的貿易線。

  當然,英國也可以不用做的那麼激烈。只要中美兩國對其他國家打個招呼,各國都會中斷與德國的貿易。如果局面走到這一步,納粹德國就陷入了最糟糕的局面中。

  想讓局面發展到這個階段,甚至不需要德國做什麼挑釁,德國只要如現在這樣專心內政,局面就會很自然的發展到那一步。

  即便蘇聯現在還沒有擊敗德國的野心,只要中國軍隊進入埃塞俄比亞與意大利作戰,納粹德國就不得不面對是否出兵作戰的選擇。因為中國早就明確表示,堅決反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元首,如果進攻蘇聯,會使得我們失去援助意大利的機會。”戈林開口了。

  希特勒覺得戈林這傢伙從英德媾和後就失去了進攻的銳氣,就比如方才這話,明顯是刻意尋找不對蘇聯開戰的理由。戈林反對進攻蘇聯的理由,希特勒早就考慮過很多次。但希特勒太瞭解歐洲各國的政客了,當歐洲面對徹底淪落危急的時候,這幫政客們除了發表一堆毫無意義的口號之外,根本不可能有奮起一戰的勇氣。就如當下的英國國內,中國還沒打到中東,英國國內就高喊著保衛英國本土的口號。喊這種口號,好歹也等中國打到英吉利海峽麼!

  至於法國維希政府更是充滿了“賣歐賊”。身為同盟國一員,法國派遣大量學者前去參加新加坡會議,就足以證明其態度。

  就在此時,魯道夫·赫斯開口了,“元首,我認為有必要進攻蘇聯。”

  戈林與裡賓特洛甫都看向了赫斯,戈林神色中有不快,裡賓特洛甫眼神中則是欽佩。

  希特勒很欣賞的看著自己這位秘書兼納粹黨意識形態的負責人,英德媾和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就是魯道夫孤身開飛機飛到英國,向英國表達了德國與英國媾和的明確態度。雖然最終促成英德媾和的外部條件是中國對英國構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但是魯道夫·赫斯本人英勇的行為的確讓英國上層感受到了德國的誠意。

  “魯道夫,你支持的理由是什麼?”希特勒問。

  魯道夫·赫斯立刻陳述著自己的看法,德國的陸軍雖然極強,但是歐洲並不統一。現在的蘇聯擁有很強的軍事力量,卻依仗著與中國的良好關係,滿心只想吞併東歐。

  面對這一群混蛋,德國的安全一點都得不到保障。因為理論上最應該與德國結盟的中國居然從納粹獲得德國政權後就在政治上對德國保持著激烈的對立態勢。從結果來看,正是中國對納粹德國的敵視,才鼓勵了蘇聯對德國的敵意。如果中國有一絲與納粹德國合作的表態,蘇聯就得因為擔憂東西兩線作戰,而不得不更有誠意的與德國合作。

  希特勒聽得微微點頭,赫斯所說的正是希特勒最終下定決心對蘇聯開戰的主要原因。

  裡賓特洛甫心中也很欣賞赫斯的觀點。他原本認為,納粹德國在政治上始終反共,與蘇聯在政治上的關係始終非常緊張。而且希特勒早些年主張奪取東方領土,為德意志千年帝國奠定基礎。中美兩國的代表前往蘇聯,對於德國絕非是好事,所以希特勒才提出了進攻蘇聯的打算。

  赫斯所說的則是更有深度的看法,如果沒有中國對德國的敵意,蘇聯不敢對德國動手。也就是說,只要中國能夠持續贏下去,德國即便什麼都不做,也不會有好結果。至少,納粹黨不會有好結果。

  戈林、赫斯、裡賓特洛甫都是納粹黨核心層成員。雖然納粹黨裡面的黨衛隊頭目希姆萊也被認為是核心,但是黨衛隊更多負責國內安全事務,以及一些武裝黨衛軍的工作。對蘇聯開戰這件事並不屬於黨衛軍負責。當赫斯與裡賓特洛甫都贊成開戰,戈林也只能表示了同意。

  等三人離開帝國總理府,他們都沒有互相討論,而是上了各自的汽車離開。裡賓特洛甫去的是外交部,此時柏林市區正在大興土木,導致交通變得非常不順暢。不過街上的德國工人們看著情緒不錯,這讓裡賓特洛甫本人感覺很開心。

  從1940年6月法國投降後,德國就沒再打過大規模戰爭。在英德媾和後,德國迅速恢復了與外國的貿易。最先恢復的是與南美的貿易,由於德國40天擊敗法國,南美國家對於德國的崇拜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南美國家甚至不買英國與美國貨,專買德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