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36章 世界人民解放軍(四)

  李潤石回想起何銳彷彿託孤般的講述,“塑造未來社會方式的工作,就得由潤石同志來做了。”這讓李潤石苦笑起來,何銳是真的將一個天大的難題拋給李潤石。這種託孤般的態度,好像隱藏著何銳偷奸耍滑,試圖擺脫他本該承擔責任的嫌疑啊!

  理順了相當的思路後,李潤石也覺得自己得把這些先放一邊去。如果持續思考的話,因為沒有真正見到這些社會現實,李潤石的思路肯定會滑向唯心主義的思考。

  李潤石眼前的具體工作之一就是對經濟進行觀察,並且對未來極有可能的對蘇援助做準備。現在李潤石還兼任黨校副校長的職務,這個職務的權限之一就是選拔人才。李潤石要選拔的就是支援蘇聯的人才。

  而李潤石寫的信先遞交給了軍委相關部門備份,原件則發給了程若凡。程若凡看完第一遍的時候,硬是沒能抓住重點。反覆看了幾遍,程若凡也不敢確定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只能開會討論。

  民主會議一開,同志們提出的看法立刻打開了程若凡的思索空間。與會同志們先確定了一件事,印度革命者們當下的要務是解決其國內的問題。這點與之前負責此事的吳光祖少將的看法高度一致。

  接下來的分析中,與會同志們找出了信中的一個詞,“技術外溢”。基於李潤石提出的技術外溢的基本框架,很多事情就變得好理解多了。

  李潤石認為印度當下的革命其實遇到了天花板。限制印度革命的核心在於印度內部的強大傳統,這種傳統能夠向印度提供足夠的社會穩定性。長期殖民印度的英國是地球上屈指可數的工業國,雖然英國人並沒有刻意去培養印度的工業,但“技術外溢”的效果,以及英國為了方便統治印度而培養的大量行政、司法、技術人員,的確從“技術外溢”中接觸到了更先進的工業文明。小說

  但技術外溢中的“外溢”,意味著印度獲得的這些知識是不成體系的,完全依賴於英國的工業體系之上。這就讓印度地區各國看著好像什麼都有,不管是英國人留下來的鐵路,還是英國人留下來的工廠。包括英國人留下來的行政體系,議會模式,都可以直接利用。

  更深刻的影響是印度本土的認知。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是真的充分接觸並且瞭解了英國。他們當然知道英國這個不久前的世界霸主是真的靠著印度人見過的這些政治、經濟、文化模式維持著世界霸主的地位。

  印度搞了議會制度是從英國學來的,英國國內搞的是同樣的議會制度。印度的工業設備,是英國製造的,而且那麼多在英國工作過的印度裔技術人員,在英國使用的是同樣的設備,同樣的生產方式。

  這就讓印度地區各國認為,本國並沒有追求成為能夠與中國對抗的世界霸主的想法。以成為英國那樣的工業強國為目標的話,英國的這套是本國熟悉的,只要拿過來直接用,本國完全可以發展起來,成為實力堪比英國的地區強國。

  分析到這裡,程若凡覺得困擾自己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是新的問題也清晰的呈現在面前。李潤石提出的“技術外溢”,印度地區各國是真的不懂。

  李潤石的分析報告中還提出了“國家獨立自主的能力”。中國在何銳的領導下,可是走過了這條道路。程若凡嘆道:“獨立自主哪裡有那麼容易。我們在主席的領導下,所有由國家承擔的規模投資都成功了。而且在成功過程中,我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及之後的俄國紅軍白軍的內戰中獲得了英法美國的投資與技術轉讓。之後又通過與法國合作,幾乎買過來來了法國的全部工業體系。日本革命後,我們又充分利用了日本明治維新積累的工業技術成果,過去這十幾年中,在我們國內工作的法國與日本專家有15萬,前來幫助中國接收技術的各國技術工人,得有100萬人次。

  有主席的指引,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資源。加上人民艱苦奮鬥,砸進入差不多100億美元的投資。有中國本身的先進文明作為基礎,有全國人民希望完成工業化,徹底改變中國弱勢地位的全民共識。便是如此,我們走的極為痛苦艱辛!

  印度地區這些小國能自力更生麼?他們懂啥叫做自力更生麼?”

  沒人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程若凡所描述的內容,讓與會的同志們都想起了曾經的篳路藍縷,想起了當年大家在一無所知又充滿了信心的時代爆發出的那股子“愚公移山”的精神。

  現在看,那種神聖的愚痴有各種問題,卻也真的是純潔與虔誠。指望印度地區出現這樣的自我奉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