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46章 援助蘇聯(三)

  斯大林當即擺擺手,“不用這麼做,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中國前來援助的工程師與技師對於蘇聯的影響,而不是擔心他們盜取蘇聯的技術。”

  貝利亞當然知道斯大林這話沒錯。這批中國專家是援助蘇聯,而不是來當苦力的。既然是援助,自然是中國擁有蘇聯不具備的技術能力。而且這些技術能力還是蘇聯當下急需的技術知識。既然如此,防備中國盜竊蘇聯技術,屬於毫無意義的事情。

  不過貝利亞也不會認為斯大林就會對這些中國人放心,他繼續問道:“那麼針對於中國工程師與技師的安全保護,要不要做的更細緻一些?”

  “當然!”斯大林答道。只是說完這些後,斯大林內心深處是有些失望的。

  “讓布哈林來參加會議。”斯大林命道。

  布哈林並不知道,因為中國的改變,他本人的命運也被改變了。原本的歷史中,在1937年的電影《列寧在十月》中,有一句著名的臺詞,“告訴列寧同志,布哈林是叛徒”。

  現在布哈林雖然不至於非常核心,至少還在核心圈子裡,並沒有被殺。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在於20年代,斯大林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負責了中蘇貿易。導致蘇聯並沒有面對歷史上被全面封鎖的局面。

  中蘇的貿易使得蘇聯有了足夠的輕工業品,並且用輕工業品與蘇聯農村人口進行交易,大大緩解了農村矛盾。這種矛盾的緩解,以及蘇聯經濟比歷史上好的多的原因,讓斯大林的工業化成果斐然,國內黨內的反對力量降低,以至於沒出現基洛夫被暗殺的事情。也讓蘇共內部的團結得到了基本的維持。否則的話,以布哈林的政治觀點,他早就被幹掉了。

  蘇聯國內相對寬鬆的環境下,布哈里的觀點已經逐漸得到了重視。更重要的是,布哈里自己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

  當布哈里參加到討論後,很快就成了負責黨內宣傳的真理報主編布哈里講的多,而貝利亞專心聽的局面。

  布哈里先是認同斯大林的擔憂,中國在意識形態上的確有優勢。對於歐洲來的人員,蘇共向來是非常自信的請他們參觀蘇聯,也不介意這些人與蘇聯人民交流。因為蘇聯既然搞了社會主義,走了共產主義道路,在道德上有非常高的自信。雖然蘇聯現階段並不富裕,但是在政治方面可比歐洲先進。

  而且這些態度的確令蘇聯的到了巨大的好處,非常多的歐洲乃至於美國的進步人士主動與蘇聯聯繫,尋求為蘇聯效力的機會。

  但是在中蘇之間,局面就反過來了。中國邊境民眾生活水平超過蘇聯,是最近六七年的事情。而且雙方之間的經濟差距並不顯示在基本生活上,而是在各種新式的生活用品上。

  中蘇兩國之間的吃喝相差不大,但是收音機,電視大量進入中國普通民眾家庭,中國家庭也開始購買機動車。這種生活方式的差距,讓中蘇兩國邊境民眾的差距凸顯出來。

  要知道,在歐洲,能有自家汽車的國家並不多。在歐洲與蘇聯邊境的民眾,還都用著牲口出行。由於蘇聯現在邊境接壤國家都是東歐國家,反倒是蘇聯邊境家庭的自行車,摩托車讓對面的東歐國家邊境民眾羨慕。

  除了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國的政治領域也絲毫不弱於蘇聯。滿清的孱弱,讓中國一直被動挨打,極少數的幾次邊境戰爭勝利也是在中國的境內打的。這就導致了中國可以自稱自己沒有任何侵略的惡性,而且這種宣傳是全世界都必須承認的現實。

  中國除了擁有清白的歷史之外,理念上的道德也沒有問題。中華文明黨與歐洲許多左翼黨派一樣,都自稱是社會主義政黨,也自稱是共產主義路線。雖然在蘇聯與歐洲看來,中國的社會主義模式的確沒辦法與蘇聯相提並論。但是中國卻從學術角度豎起了對於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另外一種模式。

  在蘇聯的解釋中,共產主義是一種革命理念。

  在中國的解釋中,共產主義首先是一門學術理念,基於這種學術理念的先進性,從而在邏輯上得出了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要完蛋的結論。這才有了社會主義革命,試圖走通更符合高生產力水平下新道路的努力。

  由於蘇聯與歐美國家並不認為何銳政府是真的共產黨,所以這種說法在歐美的泛溫和主義人群中有很高的影響力。

  蘇共內部,以斯大林為首的一部分蘇聯核心領導其實意識到了,中國是在與蘇聯進行意識形態上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