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865章 萌萌噠的斯大林(二)

  太平洋戰爭之所以看著殘酷,是因為最有效的戰役模式恰恰是消耗戰而已。在設計戰役的時候,徐乘風率領的亞洲聯軍司令部可是進行了最大限度的戰役推演,靠著上萬名軍官,以及上千臺計算機,哪怕是看似最離經叛道的思路,只要滿足了“有可行性”這個條件,都進行了推演。戰役過程與結果與推演相差不多,可以認為推演十分成功。

  胡秀山非常不認同斯大林指揮的原因,是孫子在兩千年前就做出過清楚解釋。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蘇聯的莫斯科戰役能夠打贏,是因為蘇聯選擇了正確的戰略,在莫斯科這個決戰地區修築大量防禦工事,利用蘇聯廣袤的土地以及秋冬季惡劣的氣候,將強大的德軍拖到師老兵疲,再發動重點突破的反攻,從而擊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

  但是在莫斯科戰役勝利後,斯大林的指揮看似符合傳統的反擊戰的規律,實則不然。蘇聯發動反擊戰的時候,雖然德軍十分脆弱,但攻守之勢異也。缺乏持續作戰能力的蘇軍成了被動的一方。

  12月19日,希特勒免去了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職務,自己親自兼任陸軍總司令。他發佈命令說:“每一個人應站在其現在位置上打回去。當後方沒有既設陣地時,絕對不許後退”。雖然德軍將領都一再要求撤退,而且古德里安和赫普納都因擅自撤退而被免職,可是希特勒卻認為萬萬不可以退卻,否則就會重蹈拿破崙的覆轍。雖然是由於他的固執,才會使這個戰役走到了慘敗的邊緣,可是也因為他的固執,才使他不曾跳入這個深淵。毫無疑問的,因為他不肯撤出蘇聯或是斯摩稜斯克以東的地區,才使他的大軍避免了一個比1812年還更可怕的浩劫。

  希特勒的計劃與拿破崙不同,不是全線撤退而是向後方運動,將原前進的補給線都變成了抵抗據點,到12月底,在莫斯科西南方向,蘇聯紅軍收復了卡盧加。在西北方向,加里寧也被蘇聯紅軍收復。東南方向,蘇聯紅軍解除了德軍對圖拉的包圍。莫斯科會戰結束,蘇聯紅軍取得了蘇德戰爭爆發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德軍損失人員50餘萬、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15000輛汽車和大量其他裝備。德軍不得不改“閃擊戰”為持久戰。

  這種時候,蘇聯明顯沒有認識到德軍的變化,還依舊搞大規模包圍戰。這就是瞎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