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915章 非洲真正的解放(五)


                 1944年1月1日,開羅下雨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打溼了開羅的街道,沖刷掉了瀰漫在街頭的便溺氣味。

  春雨貴如油,在埃及更是如此。便是部隊的軍服被打溼,也沒有讓準備再次進攻阿拉曼的世界人民解放軍第11集團軍的官兵們感到不快。大家享受著難得的溼潤天氣,準備著出發的命令。

  11集團軍下轄41、42、43三個軍。世界人民解放軍採用33制,一個集團軍包括專門的運輸部隊,其全部兵力達到了20萬之多。

  得知以亞洲人員與黑人為主的第11集團軍再次進攻阿拉曼,正在埃及進行整頓訓練的其他部隊心裡面都感覺不太是滋味。世界人民解放軍講究各國人員儘可能分配到各個部隊,以免造成隔閡。但上一次阿拉曼戰役,這些部隊打的很糟糕。

  第41、42、43軍的步兵都是由中國直接從東非的編戶齊民中選拔,指揮官基本都是中日朝三國人員。緊急組建第11集團軍,明顯證明中國方面已經不願意相信其他部隊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戰鬥力。

  世界人民解放軍組成人員絕大多數都是男性,大家也是有脾氣的。見到自己被如此的輕視,不少成員都因為不快而生出些看熱鬧的心思。此時其他部隊都在埃及地區進行修整訓練,各部隊的指揮官們不約而同的想開個小會,很快也就碰了個頭。

  由於世界人民解放軍的委員會比較反對執行嚴格的軍事紀律,導致各部隊事後的確進行了反思,卻只有職務的撤換。並沒有如同其他國家軍隊那樣對戰役指揮員們進行包括槍斃和入獄之類的嚴懲。

  看到第11集團軍的編制,原本就底氣不足的世界人民解放軍的大部分委員們都感覺很尷尬。世界人民解放軍與那種徵兵制度的國家軍隊不同,國家軍隊的嚴懲不僅要那些必須承擔失敗責任的軍官與士兵在肉體上死亡,還要從社會關係上讓他們死亡。世界人民解放軍由志願者組成,從本質上就不存在這樣的基礎。

  委員們認為,如果世界人民解放軍處決犯下個人罪行的人員,還可以根據人道主義的原則。但是人道主義卻無法支持對於負有戰爭責任的個人進行處決。即便想處決,也需要在找出那些人通敵,故意出賣部隊的證明後,才能以故意殺人罪的名義處決人。

  如果只是因為戰敗就處決負責人,處決就會成為一種壓迫。與志願者組成的世界人民解放軍的本質相沖突。

  因為戰敗,也沒人用此事說事。非亞洲出身的委員們就討論起第11集團軍的戰鬥力。

  “這些黑人也就訓練了一年左右,因為語言的緣故,大多數並沒有完成軍校教育。”

  “但是日本與朝鮮的官兵們都精通漢語。這會不會變成一種新的殖民地軍隊模式。”一位印度志願者憂心忡忡。這種部隊組織模式與英屬印度軍隊非常相似,非得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英屬印度軍隊的軍官基本都是英國人,士官與低階軍官是印度人。而11集團軍中的軍官是中國人,士官與低階軍官是日本人與朝鮮人。而且11集團軍中還有由日本人與朝鮮人單獨組成的部隊。

  在此時的世界上,歐洲人認為中日朝三國人民的血緣遠比歐洲各國之間的血緣近,三國的關係大概可以用哈布斯堡王朝與神聖羅馬帝國下的自由領的類似關係。也有不少歐洲人認為朝鮮是中國的海外省,日本則是中國的僕從國。

  不管是哪一種關係,眼下的當務之急乃是第二次阿拉曼戰役能否打贏。如果第11集團軍同樣戰敗,就證明世界人民解放軍本身戰鬥力不如歐洲列強軍隊。如果11集團軍打贏了,就證明國家軍隊的戰鬥力就是比志願者組成的軍隊更強。這對於世界人民解放軍當下的組織模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所以與會的非亞洲委員們左右為難,他們又希望第11集團軍吃鱉,又期待第11集團軍能打贏。

  遠在東非的程若凡知道世界人民解放軍現在面對的矛盾,也知道從內在的道理上,的確不能殺人。所以才將11集團軍調到前線,負責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第11集團軍是按照國家軍隊的模式組建,建設方式完全模仿東北軍時代的要點。

  最初的時候,連中國同志都覺得這種模式裡面濃厚的接地氣作坊導致了部隊中的“土氣”濃厚到有些難以形容。如果非得說,這支軍隊像是一支小學生組織的團隊,甚至是幼兒園生的團隊,也不是完全沒有相似處。

  大家也沒想到,此時竟然得靠第11集團軍來執行進攻阿拉曼的戰役。

  程若凡在43年12月31日給北美的胡秀山發去一封電報,問候之餘,還詢問了世界人民解放軍在阿拉曼戰役的失敗,有沒有影響到北美戰役。

  胡秀山在1月1日回了電報,電報上只有六個字,“沒影響。新年好。”

  這種回答讓程若凡有些訕訕的感覺。不過胡秀山說沒影響,應該的確沒影響。畢竟當下的加拿大地區已經普降大雪,中國軍隊可以依靠著山區進行防禦。在惡劣的氣候下,山區的防禦難度大大降低。以胡秀山的細緻以及北美戰區部隊的精銳程度,此時的防禦戰應該很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