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936章 英國崩潰(十六)


                 身為軍委副主席,以及實際上的軍委主席,李潤石有充分的決定權,所以李潤石感覺到何銳的話裡面殺氣騰騰。

  “主席,政治解決可以少死很多人。”李潤石提出了比較委婉的看法。

  何銳一直覺得這時代的同志們的確有歷史侷限性,李潤石明顯也是。不過李潤石的侷限性在於不太瞭解歐美文化,所以習慣性的認為歐美人在很多時候與中國差不多。

  的確,歐美人,尤其是昂撒人在很多時候與中國人差不多,不過在關鍵時刻相差就很大。此時何銳決定向李潤石提出建議,具體怎麼做,就看李潤石的選擇。

  “潤石同志,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看法做出決定。”何銳說道。

  李潤石對於組織制度非常認真,聽何銳這麼講,他並沒有感覺到大權在握的興奮,也不覺得何銳是在推脫責任。便問道:“主席,我能理解,英國民眾認為英國不該有現在的境遇。但是這麼打下去,英國民眾的傷亡會非常大。而且這樣的態度下,歐美各國的傷亡都會比想象的要大。我並不希望當戰爭結束的時候,歐洲已經化作一片廢墟。”

  “潤石同志,歐洲怎麼稱呼阿提拉?”何銳問。

  李潤石當即答道:“上帝之鞭。”

  “這就是歐洲的文化。饑荒、瘟疫、戰爭、死亡,那是天啟。主持這些的是天啟四騎士。神的意志化身為天啟四騎士。所以阿提拉一個匈奴人,給與羅馬和東西哥特人重創,他在歐洲人看來就是踐行神之意志的人。你指望這種文化會反思沒有神存在的對錯?只有戰爭失敗後,他們才有可能反思。”

  說到這裡,何銳覺得自己或許是小看了李潤石,便問道:“你是不是擔心戰後歐美會組建成更加緊密的同盟?”

  李潤石搖搖頭,“如果歐美完全戰敗,戰後的爭奪點在於歐洲的集體防禦和歐洲的領導權。美國在戰爭中遭到巨大削弱,而且北美原住民國家也恢復了,美國再不是一個安全的兩洋國家。所以美國不可能單純靠實力壓倒歐洲。

  而且法國政府代表就要來訪問,根據之前的交流,法國期待的主要內容在於,中國不要直接介入歐洲,法國自己並不介意與中國建立域外關係。法國是希望能夠通過與中國的合作,加強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當然,意大利也對這樣的角色有興趣。”

  何銳就是基於這樣的戰略構想推行的戰爭,見李潤石完全理解這些,才繼續說道:“所以,法國非常希望看到英國與德國遭到沉重打擊。不僅是法國,歐洲國家都在根據本國所依附的對象而對戰爭的慘烈程度有各種期待。真正反對戰爭的是中國,而不是其他國家。這就是中華文明高度發展的結果。

  英國與比利時哪怕是為了維護其殖民主義的光榮歷史而死掉一半人口,他們也不會在意這場戰爭,而是認為他們自己的應對。歸根結底。歐美不反戰,他們只是反戰敗。”

  聽何銳提及比利時,李潤石有些稍稍驚訝。因為何銳還沒能看到比利時這個小國的資料,而且做出了與實際發生的事情非常貼合的判斷。

  李潤石試探道:“主席知道比利時發生了什麼?”

  “何須知道。比利時那麼大點的國家在西歐戰役的時候徵集了大概50個師的兵力。即便是面對缺乏裝甲部隊的德國b集團軍,比利時依舊打的很有章法。這個國家在殖民主義中在剛果搞出了滔天的罪孽,弄死了2000萬黑人。我們要清算殖民主義罪行,比利時怎麼可能接受。既然你提起了比利時,說來聽聽,比利時有什麼反應?”

  李潤石有些無奈,“世界人民解放軍派人與比利時政府交流,比利時表示自己在殖民主義過程中只是因為政策執行的問題,導致了一些悲劇,但悲劇並不是罪,所以比利時這個國家並沒有殖民主義罪行。

  世界人民解放軍的代表中有一位就來自於剛果,他率直的告訴比利時人,他的家人就是被比利時殖民者虐殺的,比利時國民中有犯罪者。”

  說到這裡,李潤石看了看何銳,就見何銳神色中有一點憤怒,更多的卻是悲哀。李潤石這才繼續說下去,“比利時政府談判代表當時就表示,比利時絕不接受和平談判之外的任何交流。如果黑人想就罪行追究,之前比利時已經解散了當年的殖民企業,所以比利時政府沒辦法追溯當年的行為。比利時政府願意本著人道主義,對當年的事情進行調查。

  剛果的同志表示,世界人民解放軍不接受這種完全敷衍了事的態度,所以將親自進入比利時對於殖民主義者進行抓捕。

  主席,我認為正義需要伸張。但是我不認為我們有能力控制住仇恨所引發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