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944章 USC?(三)


                 偉華公司是近幾年崛起的企業。企業內部採用虛擬股份,根據成員的能力分配。每一個員工的虛擬股份計算公式中雖然也有年限的參數,但是更重要的是其個人的學習、經驗、參與項目和貢獻。

  業界內,偉華公司最造人詬病的就是員工自身潛力挖掘完畢後,就會被勸退。並不會出現功臣躺在功勞簿上的問題。這被認為是“涼薄”。

  這種制度性的“涼薄”導致按資排輩的影響很小,所以偉華公司內部員工們動力十足。與所謂的涼薄對等的是偉華公司平均收入是同行的3-5倍,吸引了大量優質人才加入。

  在當下的中國,有的是訂單,有的是技術需求。這批理工男們按照技術迭代模式組建了一個個研究小組,雖然同行們也能生產出同類產品,但偉華公司與其他公司相較,都有一定數量技術點上的優勢。這種優勢在招標競爭中佔盡了便宜。

  李潤石研究過偉華公司的案例,這番研究讓李潤石深刻理解了“技術利得”與“資本利得”結合,能夠激發出何種程度的主觀能動性。

  去應聘偉華公司的人都相信自己很牛逼,他們的目標就是到最牛逼的企業去工作學習,同時掙一大筆錢。

  能人云集,必出各種妖孽破事。針對這種現狀,偉華公司建成了強悍的內部管理體系。雖然做不到,卻也努力實現無二過,不遷怒。在偉華公司內部有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隊,他們從唯物主義出發,分析公司內部各種問題的真正原因與發生條件。一旦完成研究,就制定成管理條例來落實。

  不僅是小事,偉華公司有戰略部、系統分析部、執行部、組織部、生活管理部。可以說國家有的體系,偉華公司都有。而且還真的按照國家管理的方式運營起來。

  戰略部制定公司發展戰略。這個戰略可不是公司自己一廂情願,而是分析中國與世界的發展方向,根據這些方向以及偉華公司自身實力,制定出偉華公司的發展策略。

  李潤石研究的時候只是看似走馬觀花的瀏覽一遍,就感受到了極為熟悉的模式。因為何銳政府與文明黨內部就是這麼建立的戰略研究部門。

  在李潤石看來,偉華公司本身已經無法用好壞來形容,而是要用“是否有能力”來判斷。就如現在的中國有強悍的執政能力,偉華公司同樣有著強大的企業組織和運營能力。

  所以李潤石覺得,如果出於政權穩固的目標而不得不對偉華公司動手,他絕不會手軟。但是,未來即便摧毀了偉華公司,李潤石也不會批評這家企業。因為這家企業就如寶庫一樣,有著令人必須尊重的價值。

  國務院總理吳有平見李潤石不吭聲,以為李潤石對於技術利得與資本利得的疊加影響過分擔憂了。吳有平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李主席,只要偉華公司還在按照自由競爭模式運行,我覺得就別動他們。但是偉華公司一旦搞壟斷,就非得打掉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