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老鄉

    部隊駐訓來到這個村,全部住在老鄉的家裡。

    偵察班一共六個人,住在一位姓耿的大叔家裡。這位姓耿的大叔住在半山腰,一輩子沒有結過婚,無兒無女。他有三間房,自己住東屋,偵察班通過村裡號的房子,經過大叔同意住在西屋。

    大叔平日裡也不做飯,因為離他家二百多米的山腳下住著他的侄媳婦,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而丈夫前年因病去世,也沒有再嫁。耿大叔就與他侄媳婦一家搭夥,看著幾畝果園,平時三餐下山去吃,吃完了就在果園裡忙,自己的屋平時住的時間反而不多。

    因為來得比較遲,連隊大部分都住在村裡,只有偵察班住得偏僻了一點。山路雖然不高,但每天爬來爬去,稍微有一點點辛苦。頭一天大家都還挺新鮮,第二天也行,但等到一週過去,這天吃過晚飯,胡新銳就開始叫起來。

    “班長,郎個山道彎彎,走的辛苦吃不消嘍,和連長說說哈,換到村裡去住曬,夜裡起來也方便。”

    王珂笑笑,他明白鬍新銳說的“夜裡起來也方便”是啥意思。這個村什麼都好,就是缺水。

    這個水缺到什麼程度呢?先形容一下,全村只有一口水井,只要不下雨,每家每戶半夜十二點就得起來排隊去打水,挑水人的擔子,估計從天南到海北都沒有人見過,一頭挑的是百米長繩,一頭是個大桶。

    這口井太深了,據傳是從戰國時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是口古井。村裡的老人都有一個幸福的傳說,說原來這口古井的水頭很旺、很甜。不知道從哪朝哪代起,水頭突然減小了,開始枯了,而且越來越少,形成了目前這個樣子。可是故土難離,水是少,但一直有。上千年來,水限制了想象,水滋生了貧窮。淘米洗菜的水洗臉,洗臉的水再餵豬,村莊人丁不旺,一直保持著區區數百人。

    剛到的那天,偵察班全班沒有用上水。王珂帶著人到井邊打水,把繩子纏在井口的軲轆上,放下去很久,才聽到桶與井底碰撞的聲音。打來打去,也沒有打到水。王珂趴在井沿上。向下看著井壁。四周的石頭光溜溜,竟然是從石頭中間掏出的洞,拿著吳湘豫給他的電筒,向下照,深不可測。

    政府曾經想給這裡改造一口機井。可這古井太深了,人也下不去,水頭也不旺。找來地質隊勘探,地質隊帶著機器找遍了村裡村外,才發現此村雖然在山坳裡,但地下卻全部是石頭,也沒有地下水,根本不具備打井條件,就建議全村搬遷。

    也有人不信,就自己來打井,連打數口,全部失敗。

    聽無線班長黃忠河介紹,這個村有個約定俗成。必須在半夜集中打水,且每人每次只能打一桶,排到最後,一次只能打上來半桶,需要連打幾次,才能湊滿一桶。王珂想,如果要打三桶,豈不是要排三次隊,前後一個多小時,比站夜崗還辛苦。

    偵察班住得又遠一些,半夜打水往山上挑,黑燈瞎火路也不好走,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白天訓練,晚上打水,搞得全班覺都睡不好,胡新銳叫喚也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