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牛板筋 作品

第374章:滿城

 

終於乘上頭班車,等三人到了滿城,七點還沒到。一些街邊人家,有的剛剛打開店門和爐灶,有的挑著小吃擔兒在街頭吆喝。

 

大商店,可是一家未開。

 

這與江南和京都都不同,江南的小吃店比食客還多,哪有睡懶覺的,一般早上三四點就起來了,現在這個時候早就賓客滿堂,開始喝早菜了。

 

而京都,煎餅果子豆腐腦,哪個巷口沒有?

 

“想吃什麼?範排長、吳主任。”王珂現在可不敢喊的太親暱,一律叫職務。

 

可是他的稱呼,兩個女孩都特別高興,為什麼呢?

 

你想啊,對範曉昭來說,王珂可是先招呼的她,說明在他心裡,自己最近。

 

可對吳湘豫來說,又不同了,家裡人都放在後面,凡事先招呼客人對不對?

 

“隨便吧。”

 

“隨便?那好。”王珂說著,就帶著她倆,繼續向前走,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家,門頭上白底黑字,上書四個大字“香河肉餅”。

 

“兩位,我們就去吃香河肉餅如何?”

 

一聽說吃肉餅,兩個女孩同時嘴一撇。女孩子就沒有喜歡吃肉的,可是再看看王珂,兩個女孩竟然同時點頭答應了。因為,王珂缺油水啊!

 

走進這家店鋪,人家也是剛剛捅開爐子,和麵的大師傅正在和麵。

 

整個店鋪一個客人也沒有,三個解放軍走進來,店主人立刻迎了上來。

 

“解放軍同志,你們是否可以等一會?先喝點水。”有客人上門,自然不能再放走。

 

“沒問題,你忙你的,等會先給我們來三碗粥,兩張肉餅。”

 

“好嘞!兩張肉餡三碗粥。”店主人樂的嘴都合不攏,爐子剛點著,生意就找上門。光這兩張肉餅也得三元以上。

 

王珂對店老闆說完,立刻指著一張臨街的桌子,帶著二人走過去坐下來。

 

這時,王珂指著牆上的宣傳畫說,“你們知道這香河肉餅的來歷嗎?”

 

兩個女孩往牆上一看,那畫不過一是群眾騎馬的人,看著街頭一個人在擀麵皮。

 

“其實香河肉餅不是滿城人發明的,它是我們冀省香河縣的特產,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範曉昭一聽王珂要說古,立刻瞪大了眼,而吳湘豫見多不怪,抿著嘴兒聽王珂在說。

 

“據說哦,我國北方大漠過去有個民族叫突厥,因為牛羊肉非常充足,麵食稀少,所以來客人了,請他們吃麵食,就是一種相當高的優待。”

 

店老闆一聽王珂在說自己的香河肉餅,也豎起耳朵在聽。

 

“明成祖朱棣遷都京城時,有大批少數民族被遷京都東部香河一帶。有個姓哈的人家就開了家哈家店。到了清代,有位乾隆爺私訪時吃了這肉餅。立刻寫下一首小詩,詩中讚道:香河有奇餅,老嫗技藝新,此店一餐畢,忘卻天下珍。”

 

”不錯,不錯“此時店老闆走過來,笑著問王珂:”這位解放軍如何對我們香河肉餅如此瞭解?你是香河人?“

 

王珂笑了,他擺擺手。他連香河都沒去過,知道這肉餅,全是因為有位通古博今的溫乾爹。

 

”老闆,我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我介紹著,說的不對您給補充。“

 

店老闆立時對王珂那當然起敬,太謙遜了。

 

”就這樣,因為乾隆爺的稱讚,本來就小有名氣的香河肉餅更是載譽全國,名揚天下。又因為香河在京城的東面,所以許多京都人,又管香河肉餅叫京東肉餅。“

 

王珂的一番話,立刻讓店老闆心花怒放,吩咐做餅的大師傅多放點肉,今天遇到知音了。

 

”香河肉餅的特點是皮薄,肉厚,油香,烙的時候是一斤水面要擱三斤肉餡。香油拌餡。豆油刷皮。三個摞在一起也不過半寸厚。個一般大,一般圓,直徑在一尺半開外就成了顏色焦黃、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吃時要就著醋和蒜,包你吃一口一輩子忘不掉。“

 

天哪!王珂的一番侃侃而談,不僅讓店老闆跑了出來,最後連和麵的大師傅也跑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