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風追雪 作品

第一百零二章:為了大魏的尊嚴,必須開戰!

    高陽國要求大魏出白銀一百萬兩?

    兵部尚書這句話一出。

    在場所有人都不由轉過頭,眼神都帶著不善。

    就連魏雲弈,也在此時愣住了。

    高陽國。

    乃大魏王朝藩屬國,位於遼東邊境之外。

    因為存在這宗藩關係,所以高陽一直以大魏為尊。

    除了每年必須的進貢之外,還會派國內的官員以及文人,來此學習。

    無論是經濟,  亦或者是文化,都與中原極度相似,甚至於語言,在高陽國上層中,也是必須要掌握的。

    就連高陽這個國名,也是當初太祖高皇帝賜予。

    更為重要的是,  歷代高陽國王。

    也必須經過大魏皇帝的冊封,才能算的上是名正言順。

    簡而言之,  高陽除了名義上不屬於大魏外,  其他的都需要受到鉗制。

    而現在,他們國內發生水災。

    居然要求大魏出錢...

    也難怪在場的眾大臣眼神變化了。

    試想一下,一個每年都要向自己進宮的國家,突然反過頭來向你伸手要錢,任誰都會不喜。

    “什麼時候的事情?”魏雲弈思索了一下,開口道。

    “就在北境軍報傳來之後。”

    兵部尚書當即道:“這事禮部也知道,我與王尚書也調查了一下,高陽國確實發生了水災,但這事情況並不嚴重,最多是讓高陽減少了一些財政上面的收入。”

    “至於高陽國百姓受災之事,因為事發突然,我們也不知道具體情況。”

    在北境軍報傳來之後?

    眾人聞言,全部鄒起眉頭。

    雖然水災確實發生了,但這個要求,來的有些巧啊。

    在場哪個不是聰明人,  皆是在其中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那禮部的解決方案呢?”魏雲弈點頭,  繼續問道。

    對於藩屬國,以及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

    一般是由禮部進行的。

    特定時候,  兵部也會出面交涉。

    至於原因嘛,也非常簡單,因為有些事情,不只是能動嘴皮子就能解決的。

    在關鍵的時候,秀一秀肌肉,效果往往必說得天花亂墜更好。

    “回稟陛下。”這時候,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也走了出來,恭敬道:“禮部最初得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關心,所以派人與高陽國接觸,畢竟是天災,因此並沒有為難他們。”

    “當然,拿出一百萬銀子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微臣與林大人給了一個解決方案。”

    “那就是免除今年高陽國一半的進貢,此前微臣也一直有注意高陽國財政。”

    “他們國庫還算充盈,免除進貢下,這點問題應該可以自行解決的。”

    免除藩屬國一半進貢。

    這種事情時有發生,  不說在別的時候。

    就拿先帝時期來說,  就曾進行過五六次,因此,也不需要皇帝親自做出決定。

    “那結果呢?”魏雲弈想了一下,同時在回憶原著有關的劇情。

    “高陽國那便態度非常簡介,必須要我們出錢。”

    禮部王尚書猶豫了一下,繼續道:“他們說,一百多年來,高陽進貢給大魏的東西,換做是錢財的話,至少也有數千萬兩,如今只是拿回一百萬兩白銀,也是應該的。”

    此話一出。

    包括張正明在內的所有大臣,同一時間都怒了。

    免除一半進貢,已經是大魏體諒他們高陽國難處的施恩了。

    現在對方,不答應不說,居然還拿一百年來進貢的東西來說事?

    在場哪位大臣不知道。

    高陽國之所以成為大魏的附屬,不僅是當年太祖高皇帝立國之初,派兵進犯,最後輸了才締結的盟約嗎?

    而且這一百多年來,大魏雖然收了的進貢,但每年也會派人給錢,幫助高陽國。

    他們的私塾、典籍、乃至於荒地的開墾,哪一件事情大魏沒有參與進去?

    若沒有這些,他高陽只是比草原蠻人強一點的化外之民。

    就連先帝時期高陽國被海外島國進犯,差點覆滅,也是大魏出的兵。

    這才讓他們免除了滅國之危。

    現在不僅不感恩。

    還伸手要錢,簡直是太不要臉了!

    “陛下!”這時候,張正明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後站出來道:“高陽國卻是恬不知恥,但現在北境戰事即將開始,草原有二十萬大軍虎視眈眈。”

    “現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多事,所以微臣以為,銀子肯定是不能給的。”

    “但可以退一步,免除高陽國今年全部的進貢。”

    這句話,讓眾人陷入沉默。

    他們沒有說話。

    因為知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如果在別的時候。

    他們完全可以不理會高陽國的無理要求,大不了,就直接派兵。

    但現在,北境戰事即將開啟,即便有神武侯掛帥,但具體情況還很難說。

    即便能擊退草原部落,可如果在這時候,高陽國突然返水,從遼東發起攻擊。

    屆時,大魏就要面臨兩線作戰的局面。

    而事實上。

    以大魏如今的力量,應對兩線作戰,也並無問題。

    但問題就在於,除了高陽和草原,還有南境之外的威脅...

    所以穩住暫時穩住高陽。

    才是明智之舉。

    “微臣贊同太傅的意見。”禮部尚書思考了一下:“草原現在還有八部沒有動靜,若在這時候突然南下,北境的駐軍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從其他地方調集兵馬。”

    “而距離北境最近的地方,除了燕地之外,那就是遼東駐軍,可一旦如此,就無法應對高陽國。”

    大魏疆域確實很大,也佔據了許多豐富的資源,經濟強盛。

    但如此,也帶來了幾個大問題。

    首先。

    就是自古以來的富庶之地,那都是所有人都覬覦的。

    如草原部族、如南境、以及西北地區之外。

    其次,疆域太大,就會接壤太多國家。

    沒有戰事的時候,幾乎誰都不敢動,畢竟大魏立國之初,已經把東方大陸諸國差不多打了遍。

    可一旦某個地方進犯,那其他國家就會動心思,即便不出兵,也會想辦法撈點好處。

    很顯然,高陽國正是抱著這個想法。

    而想要治理好一個國家。

    依靠的,不僅僅是強勢就可以了。

    還需要審時度勢,必要的時候,做出妥協,保證最大的利益。

    事實上,在場的內閣大學士們,心中都是這個想法,即便他們對於高陽國的行為很不恥,很憤怒,但黨務自己,還是應對北境危機。

    沒有人可以承擔,面臨雙線對戰,以及周圍諸國會不會出動的後果。

    所以這個決定,是當前最好的解決辦法。

    連宋公文在經過思考後。

    最後也是這樣認為的,說了一句:“臣,附議。”

    兵部尚書林大人,則低著頭,沒有說話,卻不知在想什麼。

    但其意思,也非常明顯。

    至於魏雲弈。

    面對眾人的意見,卻沒有說話,他在回憶有關於原著的劇情。

    他知道,高陽國確實在草原部落南下的時候,突然發難,要求大魏出錢一百萬,用以救濟災民。

    但實際上,他們的受災情況,並不嚴重,高陽百姓雖然遭受了損失,但也能維持下去。即便不免除進貢,也能維持得下去。

    所以高陽國真正的目的,就是想以此為契機,將以後的進貢全部免除。

    畢竟換做任何是一個國家,也不願意每年都拿出一部分交給他人。

    而原主,因為顧慮草原部落。

    因此最後接受了張正明等人的意見。

    選擇忍耐,直接免除了對方三年的進貢。

    而高陽國也因此,將大量的財政,慢慢投入到其他地方,經濟和軍事,也開始增長,越來越強,最後儼然成東方諸國中的小霸主。

    按道理來說,魏雲弈現在選擇當昏君,也應該這樣做。

    因為只要高陽國強大了,勢必會威脅到大魏。

    如此,氣運也會受到影響而減弱。

    但實際上。

    在原著之中,大魏也在不斷強盛。

    高陽國確實強大了,但也並未成為大威脅。

    即便他們本身對大魏朝廷心中不滿,可並不敢真的選擇抗衡。

    尤其在後期,原主也開始選擇和高陽國開啟了全面交流和貿易。

    在此影響之下,大魏經濟也開始得到了飛速發展,各方面也都強大了起來。

    可以說,若他此次選擇妥協,短期看起來,是對外弱勢,符合昏君之舉。

    但若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其實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