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家的蝸牛 作品

第五百五十四章 工業品

    “非常不錯,真是搞得有聲有色。”趙煦來到一個紡紗機面前。

    不同於農家自用的小型紡紗機,這個紡紗機很大,看起來像是一張床。

    而且結構不再是傳統的木質結構,變成了鋼質結構。

    床的尾端和中間框架錠杆上裝滿了垂直的紡錘。

    紡紗機前端則有個金屬打造的輪子,輪子中間有一根鐵棍穿過,帶動輪子不斷轉動。

    這樣的一根鐵棍從南到北,穿過了三十臺紡紗機。

    輪子轉動的時候便會通過繩套帶動垂直紡錘轉動。

    轉動的紡錘便會將最前面壓板下面的棉花拉成一根根的棉紗線。

    “既然紡紗機造出來了,接下來便把織布機也造出來,如此,燕州便有自己的工業紡織了。”趙煦笑道。

    紡紗機的結構相對於蒸汽機十分簡單。

    大頌本身就有紡紗機,不過這種紡紗機的紡錘是橫放的。

    只要把紡錘豎直放立,便是原始的珍妮紡紗機了。

    事實上,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正是將紡紗機踢到,意識到紡紗機裡,把紡錘豎著,可是放置更多。

    所以,大頌木匠只要觀察一會兒,便能仿造出來。

    王崇只是考慮為了木質紡紗機在蒸汽機的強大功率下會散掉,於是把容易損壞的木質結構打造成了鋼結構,導致製造速度慢了一些。

    但即便如此,一個小型的紡紗工坊也誕生了。

    這裡每臺紡紗機紡紗的效率是普通紡紗機的八十倍。

    最重要的是,金屬紡紗機能夠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紡紗。

    其效率就不僅僅是手工紡紗機的八十倍這麼簡單了。

    據他的估算,一百六十倍最少。

    這個工坊裡有六十臺紡紗機,便等於近乎萬人每日紡出的棉紗數量。

    而且由於蒸汽機轉速均勻,紡出來的棉紗還粗細差不多,結構緊密,屬於上乘的棉紗。

    只是棉紗造出來,最終還是用來織布的。

    千機紡紗機的出現會讓棉紗的成本下降。

    再把織布機研造出來,布匹的價格就能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