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歸途 作品

第81章 京中翰林9




    重點是那個京裡送的包袱帶上了。



    進了村先是寒暄了一路,終於進了王家。自打十一農閒,王家老兩口送了糧進府縣,回來帶了三十兩銀子後,王家一家子都和氣起來,尤其是大房,見了杏哥兒一家回來了,忙前忙後的張羅,又是燒飯又是送熱水洗漱。



    為啥啊?



    杏哥兒還納著悶,就聽婆母說:“老大家的三郎自我和你公爹從府縣回來後,就商量送去東坪村趙夫子那兒唸書識字去了,你別生氣。”



    “我不氣,說真的娘。”杏哥兒是記著週週的話,“咱家說好了沒分家,我和石頭在府縣做生意那吃的還是咱家地裡的糧食,都是虧了爹和大哥勞累,我家元元在府縣也上了學識了字,三郎去應當的。”



    杏哥兒婆母一聽,自然是高興,越看杏哥兒越是滿意,出去一趟懂事了,便樂呵呵說:“我就知道杏哥兒心裡敞亮,是懂事的人。”



    “我還買了點心布料,娘你和大嫂挑著看。”杏哥兒笑說。



    要是以往杏哥兒婆母肯定是嫌花錢,買這些幹啥,可如今不這麼想了,老二一家在府縣做生意也不容易,她和老伴去了一趟歇了兩天,那白天就忙活個不停,天不亮去拉肉,大冷天的洗刷個沒停,要弄得乾乾淨淨的。



    回來兩老口跟大房學著辛苦,意思別讓大房心裡不痛快,以為自家地裡苦哈哈幹,二房一家在府縣享福,享啥福啊,都是辛苦勞累的,各有不同罷了。



    三十兩當著大房兩口子面掏出來。



    既然是不分家,那就儘量做到公平,可不能像黎三家一般。



    元元在府縣唸書識字,那大房也挑個送去東坪村趙夫子那,可別說我們老兩口偏心誰了……



    大房一家自然心裡痛快高興了,也不覺得在地裡刨食辛苦了。



    大家都圖啥,還不是圖個兒子有本事過的比老子好嗎。



    元元和幾個堂哥堂姐玩去了,好久沒回來,見著哥哥姐姐親。屋裡大人圍著說話,杏哥兒說到京裡送來的信,王家一家人都坐不住,問可是黎家有啥事?



    “沒啥事,是顧大人送來了兩本書,說是託我們回來帶給趙夫子的,當時我拿錯了信,元元夫子讀了後要抄書,我也聽不懂,反正說這兩本書是好東西,送到趙夫子手裡頭了,趙夫子看完了,這不是教咱家三郎嘛。”杏哥兒也會說話,句句親著大記嫂,往大嫂心窩子裡甜。



    可不是嘛,府縣私塾自然比村裡的好,可如今顧大人送了書,府縣私塾夫子看,趙夫子也看了,這就是一樣的學問了。



    大嫂咋能不愛?



    “還有一件事,等雪還沒下,山裡路好走了,我和石頭去一趟後頭的蘇家。”



    全家人都記著兩本書的事,對著二房去蘇家也沒多想,估摸是黎週週託杏哥兒給蘇家送銀子去了。



    王石頭帶著包袱先去東坪村送書。



    趙夫子接到手後,眼眶瞬間紅了,連連感嘆顧大人寬厚還念著他們……



    在家沒耽擱,王家屋裡鍋灶打掃這些活都不用杏哥兒沾手了,杏哥兒便拿了幾樣乾貨果子同王石頭翻山去後面蘇家。



    之前週週給過蘇二家三年銀子,杏哥兒知道。



    蘇二一家已經起了新房了,因為孩子多,各自成家又生了孩子,這幾年靠著黎家得了銀錢,窮苦日子過的太多了,害怕了,拿了銀錢先蓋屋,也沒敢蓋青磚大瓦房,修整了八間敞快的泥瓦房。



    不至於孫子都十歲大了,還跟爹媽擠一個炕上睡。



    剩下的銀錢還要過日子。



    黎家掛靠的是蘇二家的蘇狗娃。



    杏哥兒聽週週提起過蘇家這一大家子,翻過來天已經黑了,蘇二家接待,本來說有啥事明個兒說,可蘇二一聽是京裡外甥傳的音信,當即讓孩子們敲門去喊大伯叔叔來了。



    那便點著油燈說話。



    蘇二家起來了,其他幾個蘇家兄弟自然是眼紅,可誰讓當時抓鬮沒抓到,蘇二夾在其中,看著幾個兄弟和他生分,這村裡的事,還是人多了,兄弟齊心能辦成,如今是有心示好。



    幾位到齊了,一聽是要去京裡做買賣,蘇家幾個兄弟各個臉色苦大仇深起來,原以為又是像二弟/二哥家這般,啥也不幹就能賺了銀子,沒成想咋還要去京裡。



    那路途遠著呢,別死在了路上。



    大家一聽京裡就害怕,祖祖輩輩紮根這裡,去過最遠的還是鎮上,這京裡那可是皇上住的地方,聽說去京里路上遠,還有山匪打劫,很容易丟了性命的。



    杏哥兒就說道起來,一看就知道蘇家窮,那就好辦了。



    “各位叔伯,你們光見著二伯家光景好不勞累就能賺錢,週週之前說了厲害關係——”



    “不就是狗娃兒子當不了官念不了書嘛,這有啥,一個個都是榆木疙瘩不開竅,費啥銀錢讀啥書。”



    “就是,你讓狗娃那幾個孩子去唸,也念不出個好歹。還是當時命好,咋就抓鬮抓到了。”



    酸溜溜的為何就不是他家呢,別說兒子不念書,就是孫子曾孫子不念書都成,拿了銀錢蓋了屋在村裡多敞快氣派啊。



    蘇二是知道自家得了便宜,這會對著幾位哥哥弟弟抱怨不敢吭聲。杏哥兒則懵在了原地,為啥週週跟他說一捏一個準,怎麼到了他這兒不管用了?



    可週周把差事交給了他,杏哥兒是不肯搞砸了,週週那邊還等著用人呢。



    面對七嘴八舌的,杏哥兒聽的腦袋都大了,最後想著週週對他的好,若不是週週,他日子不好過,整日受婆母大嫂埋怨擠兌,元元也不可能唸書——



    “成了!都別說了!”杏哥兒給喊出來了。



    王石頭都有些怕,看著杏哥兒,拿身子擋著護著,這咋叫喊起來了,要是一會幹架,這麼多人,他打不過的,那得護著杏哥兒跑了。記



    “說說說,現在說了就能有銀子了?說了二叔家的新屋就是你們家的了?說有用嗎就說個沒停,現在別叨叨煩的我,你們兒子孫子都叫出來我瞧瞧,我親自挑個伶俐利索的……”杏哥兒提著一口氣給安排。



    蘇家那幾位酸溜溜的老男人:……



    還真是乖乖辦了。



    話說京裡過年氣氛濃厚,尤其是黎家得了各種葷腥,顧兆不去辦公,可不得好好安排一下過年菜單嘛。八皇子賞的那隻羊,黎大拆的時候,還把家裡的母羊和小羊崽牽到後頭去了,自然福寶也不能出來瞧見。



    黎大是好久沒幹過這樣的活,拆卸起來特別痛快,身上那件羊皮坎肩都脫了,活動了筋骨,一隻羊一會會拆完了,連著半扇豬肉也分好。



    京裡天氣冷,幾日下著雪,這些肉掛在灶屋外頭屋簷下就成了,或者藏在缸裡。



    至於那些活的雞鴨,不好散著院子裡養,黎週週當時買的時候也有主意,“我想著滷鴨子多試試幾次。”



    “全滷了吧,正好我發愁給施大人送什麼年禮。”顧兆聽了眼睛一亮,“週週你可真是解了我的愁,咱們送滷味當年貨。”



    是的,當了京官人情往來也要跟上,給上峰施大人拜年是必要一定的,到了拿什麼禮那就有學問了,當然不能像村裡那樣乾貨果脯糖點心這些,不夠格。



    一般來說,送文官上峰,要麼是包裝藏起來的銀子,這個最實在了。要麼就是名家出手做的限量款墨錠毛筆畫卷這些,比較符合翰林院一把手的身份。



    但這些黎家通通拿不起,銀子倒是有,可包多包少都能落下話柄,多了,顧兆說好了是寒門農戶出身,怎麼拿這些銀子,少了那就打施大人的臉了,人家缺你那幾兩銀子嗎。



    銅臭味!



    而且據顧兆這幾個月對施大人的印象,施大人應該是‘兩袖清風文人傲骨’類型,拿銀子不可取。



    說來說去,週週的滷味倒是個送禮的好主意。



    滷味特別獨一味,再選一瓶小清新的酒,什麼桂花釀、梅子酒,雖然不貴,味道適合女眷喝,可寒梅傲骨,頗有一番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