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歸途 作品

番外三十 永熠王朝




    寡婦聽了當即跪下磕頭,村長忙讓人扶了起來。



    “就是一些小事,不用這樣。”



    寡婦卻哭,她一個寡婦人帶個孩子受盡了磨難白眼刁難,她男人去打仗時,本村人都暗暗欺負她,還有想借機佔她便宜輕薄侮辱她的,一顆菜都能打起來,自打男人沒了後,在村裡更是沒依仗靠山了。



    “……別說我出錢蓋屋,那些人恨不得把我們娘倆骨頭砸了啃乾淨了,好把地方院子給佔了過去……”



    其中委屈一言說不盡,要不是沒活路了,婦人也不可能這般決絕,帶著孩子低價變賣了田地投奔到這兒。至於選西坪村,那也有說頭的。



    “戎州那兒,州城府縣百姓們都用過黎老闆的貨,黎老闆仁善,顧大人愛民,打起來的時候,顧大人還死守了忻州城,這些我們那兒的百姓都知道。”



    所以寡婦才來的,走投無路那就碰一碰。



    幸好幸好。



    兩村村民一聽,對寡婦遭遇很是同情,老人們則是默默不語,能想來的,老早時候,他們村也是這樣,那時候家家戶戶都窮,人窮了就沒志氣,窮了就刻薄斤斤計較的。



    如今好了,有了族學有了祠堂,孩子們受了教,明禮懂是非,兩村村風也淳樸仁厚起來了,就是村長辦事說話也跟以前村長不同咯。



    這是好事啊。



    後來寡婦在祠堂住了小半年,屋院蓋好了——就蓋在荒地上,村長還特意跑了一趟衙門,問了地契事,給辦了下來。寡婦同兒子在西坪村落戶安家了,這一住就是仗打完了太平了,如今到了新朝來。



    “前年杜嫂子兒子就考上了秀才,如今在府縣官學唸書,這孩子孝順,學業也好,年紀輕輕的,沒準要不了幾年,又出來一位做官的官老爺了。”村裡人來接,聽了一路給補全了。



    村長是遠遠趕了過來迎著,寒暄過後,說起杜嫂子的事,村長說:“……該幫的,當初蓋祠堂,顧大人就說了要與人為善,要是有需要的咱們得幫一把,特意蓋了前頭的兩間屋,這事我沒敢忘,村裡人都記下了。”



    “蓋的族學也是,黎家仁厚,老太爺您瞧瞧,咱們村裡孩子有出息的多了,不說考了舉人做大官,就是識字多了,去外頭闖蕩也是容易的。”



    黎大是看著村裡,聽著村音,真是變化大的跟以前不同了,但現在是往好的變,現在村裡人都和善,人人臉上都帶著笑,孩子見了人會叫人會行禮了。



    村長說如今咱們兩村風水旺了,這十來年考的秀才多了,連著外頭的人也慕名而來,所以杜嫂子那邊院子就蓋起來,原先就杜嫂子一家。



    “……風水是越來越旺,還有人說咱們人傑地靈的寶地。”



    其實什麼寶地不寶地,那是村民日子過得殷實,心胸開了,自家孩子上了學,時日久了耳濡目染也不會再跟過去那般撕頭髮罵仗了。



    就說王嬸子為了爐子的事,若是放在現在,那道理是非三歲小孩都明白能說清,大人也不會因為十來文錢,自己小心眼置氣了好些年。



    移風易俗,朝夕看不出,時日久了,成了如今的祥和風水寶地。



    黎家起的好開頭,族學、祠堂真沒白蓋。以前村民還不懂,覺得花這個錢幹嘛不把錢直接給兩家親族,如今明白過來。這事李桂花當時心裡嘀咕的最兇了,可她兇也沒用,別說顧兆沒在,那時候黎週週,李桂花也不敢擺婆母的譜。



    黎家大宅緩緩開了門,迎了主人們到來。



    村民們夾道歡迎,年長的看著黎大背影,再看圍繞身側的貴人們,瞧瞧,人家孫哥婿都是伯爺呢,直到隊伍影子進了大宅子,這才感嘆一句:“黎大伯真是有本事,當年得意的三房,現如今一天一地,不知道地底下的黎二狗夫妻倆後不後悔……”



    肯定腸子都悔青了。



    晚矣,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