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碩莫薯 作品

第1520章 第一座城

    島國的軍事組織與大昌大致相同,也有細微上的區別,這些細微上的區別,在各地將軍府的封地上風格迥異。

    也是混編,根據封地民生、人口、和平時期與戰事不同狀態的任務進行少量或是大量的調整。

    在軍隊的編制上,採用混成編組,這種混成比例沒有統一的標準。

    隨著每個大將軍的習慣,戰鬥情況的不同,以及被動員人居住區域的不同,動員的人數、徵召的兵種、戰鬥的編組之類的,區別很大。

    大昌朝的官軍,騎兵、步卒、舟師、裝備軍器是統一的,外形上大致相同,各地折衝府會因為當地情況有所改變,就比如兩側邊關,北側邊關,入春、秋、冬三季極為寒冷,軍伍需要將凍的冰涼的雙手插進褲襠裡取暖,南側邊關則是熱的要死,軍伍的甲冑極為輕薄,很多時候會在城頭上看到軍伍們赤著上身。

    除了甲冑,兵器肯定是統一制式的、刀槍棍棒,都差不多,成建制的營區,一定是有一杆“昌旗”,也是最大,最為顯眼的旗幟,代表任何軍種都是大昌朝的軍伍。

    瀛島截然不同,都受天皇管轄,但實際上各大勢力、家族、大將軍麾下,都有濃重的個人印記。

    這一點從家紋、軍旗、馬印上可以看出。

    所謂家紋,和天皇毫無關係,家族徽章,類似於商標,後世商品的商標,可以當成logo來看。

    各地軍事組織成員的裝備上,一定會有這種家紋。

    最早的起源,是公卿貴族經常外出參加社交活動,那時候沒馬車,全是牛車,車為黑漆塗面,難於辨認車中之人,最後就在某個部位鑲嵌上金絲圖案,慢慢形成了家紋。

    漸漸的,家紋的適用範圍也就越來越廣,從車馬,到服飾,最後則是軍器。

    家紋不同,軍旗也是如此。

    軍旗是人類古代戰爭中最常見的標誌物,也可以用於信息傳遞渠道,瀛島也不例外。

    只是昌人這邊的軍旗一般就是一個字,或是一個圖案,像楚擎這種又是骷髏頭又是妙蛙種子的,就這一家。

    瀛賊這邊弄的比楚擎還花裡胡哨,某些大將軍,往往會在自己的軍旗上弄上特別的文字或圖案,以此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思想理念。

    比如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軍旗,就代表著他的一種軍事理念。

    還有上杉謙信的“毘字旗”,大致意思就是說他是佛教神明毗沙門天轉世之人。

    織田信長的“永樂通寶”軍旗,他也是最為奇葩的,因為這個“永樂通寶”的意思是,金錢萬能,沒錯,就是金錢是萬能的。

    如果說“家紋”和“軍

    旗”不罕見的話,“馬印”則是瀛島這邊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