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151章(憐惜乳牙)

    要知道文官的一品官服上繡的是仙鶴,武官的官服上繡的是麒麟,這環繞期間的雲霧瞧著都像是一品大員才能用的玉腰帶!

    等到夥計給客人上湯圓,便清清亮亮地報起名兒來:“客官您要的三元及第來了勒!”

    元思永當時是自發參與的,從沒與王守仁交流過,這次還是王守仁託與他玩得好(睡他鄰鋪)的同窗去邀請,才是算是把人給請了出來。

    這小子真是從小泡在學士堆里長大的快活小孩兒!

    大家都是國子監裡讀書的,哪有不暢想自己金榜題名後平步青雲、步步高昇的?

    大家見他面前擺了那麼大一碗湯圓,有點疑心他吃不完,結果只見他嘴巴一張,一顆圓圓的湯圓就整個兒進了他嘴裡,吃得他臉頰鼓鼓的,瞧著怪可愛。

    聽了文哥兒那個要善待乳牙的歪理,元思永覺得傳說中的小神童果然名不虛傳,連兄弟間閒談都這般可愛。

    文哥兒自有一套道理:“是我自己想練字才去擺攤的,別人為什麼要為我這手醜字花錢?”他怕大夥吃不盡興,又把李東陽他們說要輪流給自己包月的事講了出來。他可是有一整個翰林院當後盾的!

    這燈瞧著仙氣縹緲,宛如冰雪仙境,可又不失俗世願景。

    由此可見,大夥手癮上來了連“死無常”的背脊都不放過!

    難怪他爹回家後都特意和他們提了幾句。

    這個傳統不知從何時起的,反正這種“摸點什麼”行為以及相關宣傳在後世廣泛存在於各大旅遊景點之中。

    顯見是讀書人來吃的多。

    且他們還年輕,身上還沒那麼多常年浸淫在聖賢書裡的迂腐氣,不至於談到前程就假惺惺地說“當官不當官的不要緊,主要是想為百姓做點事”。

    那闊氣的小模樣兒聽得大家樂到不行。

    眾人又是一陣鬨笑。

    一行人說說笑笑地進了王守仁預定好的店,輪流給文哥兒自我介紹了一番。

    元思永難得地多說了句話:“你的壓歲錢不是要拿去擺攤代寫書信嗎?”

    只聽過“不如憐取眼前人”的,哪來的“不如憐取眼前牙”啊?

    別的不說,光是李西涯這個老師就足夠讓人眼熱的了。

    他們身上本來還有點來時的餘寒,這一口熱乎乎的湯圓入了肚,便覺渾身都暖洋洋的。

    大抵是務實的中國人覺得光求神拜佛心裡總還是不踏實,還是得上手摸到實際的東西才更有安全感。

    文哥兒向來貪心得很,自然是想一次性吃個遍,直接來了碗“百家爭鳴”,在一桌子“三三兩兩”之間分外突出。

    這麼一說,大家都忍不住羨慕起來。

    元思永是真的和元守直有點像,五官長得挺周正,只是話很少,只有話茬到了他頭上他才會接上一兩句,且都是言簡意賅地應和。

    見他們笑得這般暢快,不免都有種“年輕真好”的感慨。

    總之坐在寬闊又熱鬧的廳堂之中,滿耳朵都是起此彼伏的“福祿雙全”與“三元及第”。

    魯迅就曾回憶他小時候去參加迎神活動的事,說當時的人有去燒香必須摸一摸“死無常”背脊去晦氣,他也隨大流上去摸了一把。

    文哥兒是很樂於交朋友的,雖惦念著元守直家的粉漿飯,坐到席間卻是沒冷落任何人,和每個人都聊得很歡,還很豪氣地拍拍自己鼓鼓的小錢袋說:“大家敞開了吃,湯圓管夠。”

    這時候熱騰騰的湯圓也被端上來了,比之家裡做的湯圓,外頭賣的口味更多,可以單獨點自己愛吃的餡,也可以按店裡起的吉祥名字來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