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教廷使者

  集體處刑的那一天是角灣歷七月十九日,因此也被稱為七月十九日大屠殺。

  彌賽亞人民的心靈遭到沉重的打擊。

  雖然第一把火被撲滅了,但是餘燼中卻藏著點點的星火,一旦有了合適的環境,它又會重新燃起。

  高壓下的角灣暗流湧動,各種不滿教會的異議組織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已經不在世的理查森爵士成為了這些組織共同的精神領袖。

  “記住理查森,記住七月十九日!”

  這句話也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口號。

  在這種局面下,教會原先的巫師狩獵活動已經完全喪失了民心基礎,加上《冤情紀實》的推波助瀾,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教會僅僅是想通過所謂的獵巫來打擊異己和奪取無辜之人的財富。

  伊頓公國第一個站了出來,表示教會在其領土之內的任何行動都要經過大公政府的批准和監督,否則就是違法的,這其中就包括對巫師以及異端的調查、審判、處罰等一系列活動!

  大主教埃爾維斯大怒,當下就表示要調集軍隊對伊頓公國重複一遍在彌賽亞的行動。

  然而第二個、第三個國家也連續發表了聲明,表示要與伊頓公國採取相同的措施。

  最後連角灣最強大的國家——角灣同盟也佔到了伊頓公國一邊。

  巨大的矛盾甚至引起了教會內部的分裂,大批出身於沿海國家的神職人員開始與教會決裂,公開表示不再服從角灣教會的指示。

  他們彼此串聯,互相支持,按照原先教會的內部形式重新建立了組織,對外稱自己為新教,並將原先的教會稱呼為舊教,以表示兩邊已經決裂。

  這個新教派的首領就是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時的核心人物——角灣同盟尼斯堡主教安傑洛。

  那一次正是以他位代表的尼斯堡教士反對將什一稅的九成運往柯林斯,教會使者決定逮捕他到柯林斯接受懲罰,得知消息後憤怒的尼斯堡民眾衝入大教堂把教會使者扔出來窗外。

  這種局面是埃爾維斯所想不到的,本以為只是有個別刺頭挑事,沒想到有這麼多的國家聯合起來反對教會,甚至連一大批神職人員都站到他的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