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7 奔走

    陳景恪的這篇文章講的是士族的形成,肯定了他們存在的積極作用。

    比如結民自保,士族勢力強大,往往能影響一州或數州之地。

    朝廷體系被攻破後,士族門閥可以利用自己在地方的勢力,動員州郡之力形成團練勢力抵抗。

    黃巾起義聲勢浩大,一度有改朝換代的氣勢。然而當皇帝下令允許地方門閥自募軍隊組建團練勢力之後,就被迅速剿滅。

    原因就是,這些地方門閥手裡有軍隊之後,在事實上把黃巾軍分割開來,然後逐個擊破。

    東晉時期孫恩的五斗米教起義,開始時也是聲勢浩大。然後被士族動員家族力量困在當地,最後被集結起來的朝廷大軍給剿滅。

    包括大家熟悉的祖逖,也是利用家族影響力,才得以招募一支軍隊北上抗胡。

    士族被滅亡之後,因為科舉興起了士紳階層把持地方,所以才有了皇權不下縣的說法。

    但反過來說,新興的士紳階層影響力僅限於家鄉一隅之地,社會上已經沒有那種能影響一州一府的龐大家族了。

    當朝廷體系被攻破,缺少足夠有影響力的人或組織,來動員地方百姓。士紳們面對流寇能組織百姓自保就不錯了,根本就無力阻擋。

    剿滅叛賊、抵禦外侮這樣的事情只能交給國家。

    而在信息交流不暢的古代,國家的反應速度是超慢的。等朝廷反應過來的時候,流寇已經滾雪球一般壯大起來。

    朝廷派來剿賊的力量弱小,他們就敢正面和軍隊掰腕子。朝廷派來剿賊的力量強大,他們就四處流竄和軍隊捉迷藏。

    所以一支流寇就能把整個國家攪得動盪不安,最著名的當屬闖王李自成了。

    所以看史書的時候,大家總是很疑惑為什麼唐朝之前和唐朝之後,面對異族入侵民間的抵抗方式差別那麼大的原因。

    ……

    除此之外,還講了士族對文化傳承方面的積極作用。

    有一說一,動亂年代士族在文化保護上確實作出了巨大貢獻,要是沒有他們失傳的古籍只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