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328章 先禮後兵

    讓人奇怪的是,周章作為吳國第五代君主,吳太伯之後,只封為“子”爵;而周章的弟弟虞仲,虞國的開創者,卻被封為“公”爵。

    兩人都是吳太伯之後,為什麼身份地位相差如此之大?

    西周時期,按嚴格來說,只有公、候、伯、男四種爵位。

    公是一種榮譽性質的稱呼,先代王室的後裔都可以稱“公”,因此西周出現了八大公爵。

    侯是一種武官的尊稱,後來演化成諸侯的稱呼;伯是家族領袖或地方首領常用的稱呼。

    侯、伯有時可以混用,沒有誰比誰高貴!

    到了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諸侯崛起,《史記》記載,“政由方伯”。

    這裡的“伯”是老大的意思,這段時期的“伯”比“公、侯”都要吃香。

    男爵屬於小首領的稱號,古籍中有子男為一等之說。

    至於子爵,對象一般指的是蠻夷,西周時期周天子強大,不需要分封子爵,可是到了春秋,周王室衰弱,諸侯國為了與蠻夷溝通,便有了“子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周天子冊封的子爵,是一種貶義詞,它是“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象徵。

    如此一來,虞國被封為“公”容易理解,因為國君虞仲是吳太伯的後人,沒有他的退讓,就沒有周文王。

    而吳國君主周章是虞仲的兄長,也是吳太伯的後人,為什麼只是封為“子”爵?

    答應很簡單,吳國是蠻夷……

    蠻夷就蠻夷吧,慶忌無所謂!

    “轟隆隆……”

    隨即,慶忌就讓御者驅車到兩軍陣前,跟齊侯杵臼會晤。

    “齊侯,久仰大名!今日一見,寡人甚感三生有幸!”

    慶忌站在戎車之上,笑吟吟的朝著對面的齊侯杵臼作揖道。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

    杵臼接著回了一禮,道:“吳君,寡人對你也是久仰大名。”

    “既如此,齊侯又何以發大兵至此?”

    慶忌故作一副沉痛的模樣,道:“吳齊兩國雖不接壤,然寡人對齊國心嚮往之,早有結交之意。而今齊侯聯合諸侯伐吳,是為侵國,何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