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 作品

第033章 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

    第033章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

    崔寔帶著一腔憂國憂民的心和積累了半生的農業知識來到了五原郡(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北部和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西部地區),任太守職。

    那時的五原郡,經歷了王莽新朝、南北匈奴激戰以及漢匈交戰,百姓貧苦不堪。

    崔寔便四處走訪,探視民情,發現五原郡地處邊陲,冬天寒冷而漫長,老百姓沒有足夠禦寒的衣服穿,就睡於草窩之中,見地方官吏時則“衣草而出”。

    雖然那裡的土壤適宜種植麻等纖維作物,但民間卻不紡織……環境的惡劣不可怕,可怕的是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崔寔決心帶領五原郡的人民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他先是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產,然後用得來的財產買來紡織機器,並邀請中原紡織名師教百姓紡織技法,同時下令郡內廣泛種麻。

    從此,五原郡地區種麻、紡織蔚然成風,百姓的生產、生活漸漸改善。

    後來,在五原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漚麻的池塘,麻池這一地方俗名也由此而來。

    由於在五原政績卓著,崔寔又被推薦為帶有邊防重任的遼東太守,不幸的是,在赴任途中,他的母親病故了。

    回鄉,為母行喪;喪滿,升為尚書;遇黨禍,免歸。《四民月令》就在崔寔家居洛陽時誕生了。

    這本用“月令”體裁寫成的古代農書與《汜勝之書》齊名。

    崔寔按照一年十二個月的次序,將一個家庭中的事務分作三大類:一是家庭生產和交換;二是家庭生活,包括祭祀、醫藥養生、子弟教育、住房和器物修繕收藏等;三是社會交往。

    這三大類中,他著重強調的是家庭生產的交換。

    比如,一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正月,“雨水中,地氣上騰,土長冒橛,陳根可拔,可種春麥、瓜、芥、葵、大小蔥等。

    林木方面,可移竹、桐、松等樹;蠶桑加工方面,令女紅促織布、令典饋釀春酒、作諸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