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視廳笫四搜查班警部 作品

332

    請注意,這時焦耳已經用上了“轉變化學熱”一詞,說明他已建立了能量轉化的普遍概念,他對熱、化學作用和電的等價性已有了明確的認識。

    然而,這種等價性的最有力證據,莫過於熱功當量的直接實驗數據。

    正是由於探索磁電機中熱的損耗,促使焦耳進行了大量的熱功當量實驗。

    1843年焦耳在《磁電的熱效應和熱的機械值》一文中敘述了他的目的,寫道:

    “我相信理所當然的是:磁電機的電力與其它來源產生的電流一樣,在整個電路中具有同樣的熱性質。

    當然,如果我們認為熱不是物質,而是一種振動狀態,就似乎沒有理由認為它不能由一種簡單的機械性質的作用所引起,例如象線圈在永久磁鐵的兩極間旋轉的那種作用。

    與此同時,也必須承認,迄今尚未有實驗能對這個非常有趣的問題作出判決,因為所有這些實驗都只限於電路的局部,這就留下了疑問。

    【推薦下,咪咪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究竟熱是生成的,還是從感應出磁電流的線圈裡轉移出來的?

    如果熱是線圈裡轉移出來的,線圈本身就要變冷。

    ……所以,我決定致力於清除磁電熱的不確定性。”

    焦耳把磁電機放在作為量熱器的水桶裡,旋轉磁電機,並將線圈的電流引到電流計中進行測量,同時測量水桶的水溫變化。

    實驗表明,磁電機線圈產生的熱也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

    焦耳又把磁電機作為負載接入電路,電路中另接一電池,以觀察磁電機內部熱的生成,這時,磁電機仍放在作為量熱器的水桶裡,焦耳繼續寫道:“我將輪子轉向一方,就可使磁電機與電流反向而接,轉向另一方,可以借磁電機增大電流。前一情況,儀器具有磁電機的所有特性,後一情況適得其反,它消耗了機械力。”

    ......

    未完待續

    第081章預告軍團長

    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