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四十五章 一石三鳥

    一場御前會議裡,臣子們經過討論,羅志學首肯之後,初步敲定了後續的一批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

    其中就有規模宏大的淮河-黃河防洪灌溉建設任務,計劃將會在未來幾年內,對淮河流域以及黃河中下游流域,主要是河南、安廬、江北三省的地區的一些危險河段進行防洪堤修建、加固,並把一些容易堵塞的河道進行改道拉直,制定洩洪區等等。

    初步目標是要徹底扭轉黃河淮河流域,年年都發生洪澇的情況。

    羅志學沒指望著通過幾年的建設,就一勞永逸的解決淮河、黃河流域的泛濫問題,甚至都沒指望過能夠扛過一些大洪水,短時間內這是不現實的,一口飯吃不成胖子……

    他要求很低,對於民眾們而言甚至說得上是低微,那就是別年年都洪澇啊……

    不能每年一到雨季就洪澇,就算要洪澇,也要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再洪澇啊!

    按照計劃,上述三省的淮河以及黃河河段,將會計劃小型工程六十六項,中型工程十三項,大型工程一項。

    而大型工程就是洪澤湖防洪工程,包括繼續修建洪澤湖大堤,設立洩洪區,擴大洪澤湖的汛期蓄水量。

    因為黃河早年改道奪淮入海的緣故,也就導致了每年雨季的時候,洪澤湖的水量就會暴漲,進而威脅到周邊地區。

    為了確保運河通暢,為了保護周邊地區的民生安全,這才有了歷朝歷代,尤其是以明朝為甚大規模修建洪澤湖大堤。

    大楚帝國因為定都南方,同時海軍強悍並大規模採用海運,對運河的依賴倒是沒這麼大,但是依賴不大不代表就可以放棄幽杭大運河。

    同時江北地區的民生也需要保障,因此這防洪大堤還需要繼續修。

    整個洪澤湖防洪工程,準確的說是第一期工程,預計將會投入白銀八百多萬兩銀子,由多級財政平行分擔,預計四年內完工。

    等完工後,洪澤湖的蓄水防洪能力將能夠進一步提高,至少不會出現現在這樣每年下場大雨就提心吊膽,五年十年一遇的大水就大規模洪澇的情況出現。

    而這一項重點工程,除了文官系統方面參與外,軍方也會參與。

    當然了,並不是說軍方會直接投入作戰兵力,楚軍的正規軍數量也不多,而且都挺忙的,哪怕是乙等師也不可能大規模調取當勞工使用。

    但是,大楚帝國在統一戰爭過程裡,俘虜了大量的前明軍隊士兵,編成了大量的屯墾營、建築營或運輸營等從事勞作,但是依舊屬於軍事化管理的機構。

    這些戰俘們因地制宜或屯墾,或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洪澤湖防洪工程裡,預計也會投入大量的軍方管理的戰俘組成的建築營。

    等完成這第一期工程,這個建築營的投降士兵的服役期基本也就結束了,到時候剛好可以直接解散,讓降兵們回家返鄉。

    淮河-黃河防洪灌溉工程,如果第一期搞定的話,可以讓沿岸數百萬人口脫離年年洪澇的困苦,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對此,羅志學非常的重視,從資金到人員安排都是親自過問,確保計劃順利實施不出現什麼大問題。

    至於一些小問題,那就是無法避免的了,讓下頭的人自行處理就是。

    ——

    當遼東地區的東擄人陷入滅國危機的時候,恐怕是怎麼也想不到,這邊楚蠻子投入十幾萬大軍,耗費巨資和他們打仗的時候,還能夠在後方搞這種大規模的工程。

    他們如果知道了,恐怕下巴都要掉下來……這楚蠻子到底那裡來的這麼多錢。

    東擄人是無法理解大楚帝國的財政收入是有多麼的強悍的!

    估計也無法理解大楚帝國裡的第一大機構不是其他,而是稅務部……僱員最多,經費最多,行政效率也最高,同時還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強悍的稅務部,確保了大楚帝國的財政健康,在維持大規模對外戰爭的時候,還能擁有大筆資金用於內政建設。

    這些,皇太極估計是無法理解的,就算是能理解,但是也無法在他們東擄內部施行!

    因為這種程度的稅收制度,是需要在一張白紙上進行的,對舊有利益體系進行全面的打破後才有可能實施。

    而東擄人的政權其實前後也有幾十年了,內部早已經完成了利益的分配,形成了穩固的利益體系,這個時候想要改……那是不可能的。

    同時,這也是羅志學從一開始就用最鐵血的手段強行推廣各項新政策,尤其是農業政策和稅務政策的原因。

    而不是說等到穩定下來後再進行。

    因為一旦穩定了下來,新的利益階層生成,並且和舊利益階層進行了共度互換後,那麼就別指望著推行新政策進行利益分配了。

    必須再一開始是時候就強行推動,直接依靠槍炮和刀劍去推動。

    改革……是不可能改革的,自古以來改革的難度都非常大,而且屬於吃力不討好,一個搞不好好還會把帝國拖入深淵。

    所以,羅志學就不打算玩什麼改革……縫縫補補這種事他幹不了,沒那能力,更沒那魄力!

    他能做的就是把舊有的全部推倒,然後在廢墟上建立新的利益體系。

    而這,對於造反起家,手握數十萬大軍的羅志學而言難度更小,過去幾年的情況也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前明時期,明王朝的一些有志之士想要乾點啥都會遭到大量的反對,最後不了了之,尤其是稅收這一塊上,朝廷要拿他們士紳的錢,那可難了!

    但是在大楚帝國……士紳大戶們交各稅可積極了!

    你要問為什麼?難道這些士紳們天生是好人,打心眼裡擁護大楚帝國嗎?

    開玩笑……你要從他們口袋裡掏錢,人家哪能願意啊!

    至於不願意為什麼還交,而且還交的這麼積極。

    原因也很簡單,不肯交稅的都被殺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