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七百零九章 大楚帝國的武器商人們

向國內申請獲得批准後,向奧斯曼帝國出口了一批燧發槍,而了達到出口標準,他們還特地把這一批出口步槍裡的彈簧給換成了專門為出口定製的縮水版彈簧。

其綜合全天候擊發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嗯,這玩意其實就是大楚帝國早年所裝備的第一種燧發槍,也就是二年式燧發槍的第一批次型號,這玩意嚴格上來說已經停產了二十年,直到有了出口訂單後這才進行重新生產。

只不過生產這一批出口燧發槍也是讓兵工廠方面很費心費力……因為他們以他們的加工水平這麼高,你讓他們加工如此低水平的燧發槍,各方面性能水準還不能超標其實也不容易……為此他們還專門找來了一堆快報廢的生產設備搞了一條新生產線呢,如此才堪堪把早期型的二年式燧發槍給重新生產出來。

這種早期型號的二年式燧發槍,擁有百分之七十的全天候擊發率呢,其擊發率和技術成熟的火繩槍相當,也正是如此,大楚帝國當年才決定大規模換裝燧發槍,並組建線列步兵。

百分之七十的全天候擊發率,這個水準已經超過了當代歐洲國家的燧發槍水平。

如此高水準的燧發槍,其價格自然是非常昂貴的,每支達到了二十五楚元……

這個價格對於一支燧發槍而言,堪稱天價……要知道當代歐洲人也好,奧斯曼帝國自己也好,自造一支輕型火繩槍的話,也才三四楚元左右,偷工減料一些甚至兩楚元左右就能夠搞出來。

他們自造的低水平燧發槍要貴得多,基本價格翻倍,大概要六七楚元左右。

而大楚帝國出口的二年式燧發槍就要二十五楚元……

但是……就這你奧斯曼帝國還別嫌棄,甚至還得感謝大楚帝國的慷慨支援,併為此允許大楚帝國在西亞半島的部分區域裡設立租借地。

因為,除了大楚帝國外,沒有第二個國家或勢力能夠為他們提供性能如此優秀的燧發槍。

有時候武器的價格貴不貴,不要看成本,而是要需求以及政治環境。

就目前這個環境而言,二十五楚元能夠買到一種能夠對抗歐洲諸國燧發槍,甚至壓過歐洲諸國燧發槍的高性能燧發槍,對於奧斯曼帝國而言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為此付出一些代價不算什麼。

當然,人家奧斯曼帝國也不傻,再採購了首批兩萬支二年式燧發槍後,就開始進行仿製研究,如今也能勉強自產一些燧發槍,不過性能不達標,遠不如直接進口的二年式侯版燧發槍。

因此奧斯曼帝國那邊進口的二年式燧發槍,只裝備他們的禁衛軍,他們自產的一些性能垃圾的燧發槍,用來裝備他們的普通步兵。

至於想要真正仿製出來全天候擊發率達到百分之七十的二年式燧發槍,對於奧斯曼帝國而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別看只是幾個百分點的全天候擊發率的增加,但實際上非常困難。

可以參考當年的大楚帝國,當年搞出來的二年式燧發槍,其實成本極其高昂……成本就要二十多楚元,後來為了降低成本用了好多年……降低成本後又把全天候擊發率從百分之七十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這個過程他們也花了好多年。

前後用了十多年,大楚帝國才生產出來全天候擊發率達到百分之七十五,採購成本降低到八楚元左右的二年式甲三型燧發槍。

而從全天候擊發率百分之七十五的二年式甲三型號到全天候擊發率百分之八十的十三年式燧發槍,大楚帝國又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持續十幾年的技術攻關,高昂的研發和設備改進成本。

大楚帝國自己為了幾個百分點的全天候擊發率的提升,尚且如此艱難,對於連工業基礎都沒有的奧斯曼帝國就更不用說了,給他們幾十年估計都做不出來擊發率百分之八十的燧發槍。

這說的還是燧發槍,如果是換成大楚帝國最近新裝備的擊發槍,一百年都夠嗆……

擊發槍這玩意大楚帝國自己裝備的都還不算多,也沒有外流,但是哪怕有一天外流出去了,那些土著國家,包括歐洲的那一票國家,估計看了大楚帝國的擊發槍都得傻眼……

因為擊發槍的關鍵都不在槍支本身上,而是在那個小小的銅火帽上。

這裡面的雷酸汞可是一種工業合成的化合物……沒有技術指導的情況下,任憑那些土著們想破腦袋也仿製不出來啊。

這火帽擊發槍還是前裝滑膛槍呢,嚴格上來說還處於土著們的認知範圍之內。

如果讓土著們看到大楚帝國的槍械研究所裡所正在研究的各種線膛步槍,恐怕是要懷疑人生了!

大楚帝國的槍械研究所裡有不少超前的研究項目,包括前裝線膛槍,也有在研究後裝線膛槍。

這些東西別說土著們看了費解了,就算是大楚帝國內部的很多人看了也覺得驚訝啊。

大楚帝國的自用的一些武器裝備,很多是土著們無法仿製的。

不說自用了,就算是很多出口的武器裝備,土著們也仿製不出來,或者是能夠仿製出來,但是性能也無法達標。

勉強性能能夠達標,但是價格也絕對是天價!

因為大楚帝國出口的所有武器裝備,甭管它性能好壞,那都是典型的大工業生產的產物,和手工作坊生產那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而目前全球範圍內,只有大楚帝國這麼一個工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