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吞地 作品

第164章 董虎的憤怒“點”

    “咱需要些大車、驢牛馬,四成財貨是少不了的,至於剩下的……那就是兩位公公的事情,咱是不會過問這些事情。”

    郭勝、高望之前看著一副唯恐他人動了錢財清廉模樣,但事實如何……那是瞞不住彼此的,兩人極為默契同時點頭。

    “虎娃放心,咱是不會動了將士們的賣命錢的!”

    董虎咧嘴一笑。

    “那……虎娃就不打擾了兩位公公,您先忙著。”

    ……

    幾句毫無營養客套後,董虎也不再過問錢財事情,自有軍中長使點驗財貨,他更為在意糧倉內糧食,以及被俘虜的黃巾軍情況。

    天下直接參戰的黃巾軍大概有四十萬,但還有無數被蠱惑跟隨的婦孺老弱,具體有多少人,誰也不清楚。

    一日強攻,戰死的俘虜就有小兩萬人,本來這些人是不需要死的,給予董虎足夠時間,他有七八成機會逼降城內一二十萬黃巾軍,而張角的死就是最大的突破口。

    張角是大賢良師,是黃巾軍締造者,造反頭子死了不可怕,但他提出的“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信仰時,是他造反最大利器,也是他最大的破綻。

    歲在甲子,本應在甲子年甲子日的三月五日造反,但卻在唐周密告後,造反不得不提前,造反後卻一再被擊敗,一再事事不順,不言黃巾軍普通信徒產生了動搖,即便是張角自己,恐怕也認為這是天命,因為不是在“三月五日”造反,這才導致的一敗再敗。

    甲子年造反,卻不是大吉大利的甲子日,張角以及信徒們就會將失敗歸入到“天命”上,就會產生失敗情緒,但張角還活著,還是所有人的信念支柱,可當張角病逝後,也抽掉了信徒的最後一根精神支柱。

    沒了精神支柱,就會有些人認命,就會認為蒼天還活著,就會認為天命還在大漢朝身上,放下武器選擇投降也就沒了太大牴觸,可若在這個時候,皇甫嵩、朱儁選擇冷血屠戮,那就不是信仰的問題了,而是生存問題。

    任何一支軍隊都有信仰,哪怕再垃圾的軍隊都有信仰,有的是忠君、忠國、忠民,有的是忠於軍中紀律,有的是高官厚祿,有的是錢財,有的是為了虛無縹緲的神靈,有的則是為了生存……

    董虎知道,任何一支軍隊都有信仰,一旦信仰崩塌了,這支軍隊也算完了,給他足夠時間,無需傷了一兵一卒,他也有七八成招撫城內一二十萬黃巾軍,但朝廷沒有給他時間,也必須用兩萬人命換得十萬人的命。

    “拼死攻城,你們可能會死,會死一萬、兩萬、三萬……但你們的死並非沒有意義,你們的死可以救下十萬人命,是兩個月前與你們同為兄弟姐妹的十萬人命!”

    “你們不換命,朝廷大軍就會把你們的兄弟姐妹全部殺死,把他們的屍體堆放在一起,擺成他人炫耀功勳的屍體京觀。”

    戰前時,董虎很平靜的給了二十萬俘虜選擇,他們若是不願拿命換命,董虎就會放棄,放棄強攻下曲陽,結果並不意外,當馬元義在冰凍三尺時帶著數萬荊揚南方信徒前往冀州時,董虎就知道,這些人雖被蠱惑,卻是信徒。

    信徒的世界,他人不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