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吞地 作品

第549章 戰爭的拐點

    一級一級的安排戰術,從營主、各營將、各大隊長、中隊長,再到最底層的什長、伍長的動員、鼓勁……

    雙方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但董虎還是認為各路諸侯的準備並不充分,看起來雙方最為重要的一次大戰只是“三萬與一萬”的對決,事實上卻是雙方十數萬的對決,牽一髮而動全身,雙方都要考慮彼此偷襲的情況,都要應對全面決戰的意外。

    董虎的核心兵馬只有四五萬精銳,而且騎兵佔據半數,機動性更強,即便戰場出現了意外,他可以選擇立即退出戰場保存實力,但袁紹、曹操不能,十萬大軍一旦出現了動搖、崩潰,步兵想要安安全全逃離戰場是極為困難的,兩人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的複雜程度是不同的。

    後世任何一場十萬人的大戰,無不是商議了又商議,無不是用上一兩個月甚至更久時間來準備各項工作,可現在才多久?僅三兩日就能夠制定好了所有計劃?

    至於是不是董虎故意如此,故意製造了當前的局面,那就只有老天爺才能知道了。

    無論有無董虎的意外出現影響了這個時代,還是《三國》的滎陽之戰、梁東之戰、陽人之戰,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大戰,即便徐榮將曹操、孫堅抓住大卸八塊,對於當前的酸棗聯盟來說,都不是決定性的戰役,或者說都不是這場伐董戰爭的轉折點。

    數十萬人的戰爭是不可能一上來就進行一場決戰的,雙方決戰前都需要有些開胃菜,梁東之戰,徐榮全殲了鮑信、曹操、衛茲所部,但東線還有酸棗縣內十餘萬兵馬,東線的威脅並未因為曹操戰敗而解除。

    梁東之戰,徐榮全殲了孫堅、李旻所部,南陽袁術依然手握數萬大軍,敵人據守在堅固城牆內,徐榮短時間內無法佔領任何地方,而且在董卓遷都後,後方沒有錢糧輜重支持,徐榮就算擊敗了孫堅,也只能退回雒陽,南線的威脅同樣未解除。

    即使擊敗了曹操、孫堅,東線、南線的威脅依然存在,在大局上,各路諸侯依然四面八方威逼雒陽。

    可現在不同了,現在是董虎與東線主力軍團正面對決,一旦孫牛一萬兵馬正面擊潰孫堅所領三萬兵馬,三比一的精銳兵力對決下,各路諸侯一旦戰敗,從最頂層的各路諸侯,再到底層兵卒都會產生濃重的失敗情緒,就算十餘萬兵馬不會徹底崩潰掉,也絕對不敢再次輕易冒進。

    東線各路諸侯不敢冒進,南線的袁術、北線的王匡也就不敢向前一步,看似依然圍困著雒陽,雒陽危機卻在幾何倍的降低。

    一場戰爭的轉折點出現了,但袁紹、曹操、孫堅好像還沒有意識到,他們只是本能的認為只要精銳兵力超過孫牛,好像勝負就已經板上釘釘子了,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