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戲 作品

第七百六十五章泰山封禪

 

不僅是大昌天子的事,同樣也是當朝諸公,仙庭高功的大事。

 

天地孕育萬物,生死枯榮,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綿綿長存,修仙者修行求長生,實乃逆天之舉,有違大道運轉,唯有證道成仙,證得道果,才能超脫離世。

 

此番,無論是靈威帝,還是當朝諸公,仙庭高功皆未能成仙,他們若想以功行封神,就得在泰山封禪,祭祀天地,以功行安撫天地,如此才能憑藉天庭、地府玉詔鬼符,飛天入地。

 

對於「封禪」,整個天朝仙庭極為重視。

 

齋祭大會在泰山腳下祭壇舉行,整整舉辦了三天,各種儀式,極為繁複。

 

等到了第三天,齋祭大會終於告一段落。

 

靈威帝率領朝廷文武百官,仙庭高功、有功修士在泰山岱廟飛章上奏,向天地陳述牧守天下五十載建立了諸多功績,彰顯自身所修功行,以此安撫天地。

 

信香嫋嫋,青詞燃盡。

 

禮畢後,冥冥中天意有所回應。

 

一聲洪鐘大呂,天音響徹泰山之巔。

 

靈威帝,文武百官、仙庭高功等數百人沐浴在金光之中,如神如聖。

 

正在觀禮的楚塵定睛一瞧,元神強大,又煉成了【靈劍子】的他窺得,靈威帝與文武百官,仙庭高功,功行高深之輩身上的金光並非從天而降,而是由內而外。

 

這些金光是他們多年積累的功德金光、功行所化。

 

這一次,盡皆反饋給天地,以求安撫天地,讓他們超脫離世。

 

金光附體之後,靈威帝率文武百官、仙庭高功、有功修士沒有在岱廟停留。

 

上一屆天朝仙庭強者無數,有功之人無數,不過真正能飛天入地的只有區區四百人,其餘人只能在人間封神。

 

這四百人分成了兩撥。

 

一波以靈威帝,儒門***,仙庭高功等大神通修士為主,約莫百來人,步行從山腳登泰山十八盤,經天門雲梯直達天門關。

 

若是金光附體抵達天門關,就可憑藉上界天庭所賜玉詔上南天門,飛昇仙界。

 

另一波乃是大神通修為以下的官員、仙吏,以及有功於天朝仙庭的修士為主,他們步行走東嶽地府的通幽橋,若是金光附體,渡橋成功,他們就能入幽冥地府,成為酆都之神,酆都鬼將陰差。

 

相比起證道成仙這條獨木橋,功行封神無疑是陽光大道。

 

靈威帝身上金光濃郁,第一個登上天門雲梯抵達天門關,身上金光不散,一腳跨入天門關,直上南天門。

 

「恭送陛下!」

 

山腳下,明鏡先生率領文武百官,仙庭高功齊齊祝賀。

 

隨著靈威帝入天門,緊接著相繼有儒門***,仙庭高功追隨靈威帝,入天門關上南天門,場面極為熱鬧。

 

望著上界天朝仙庭有功之人一個個飛天入地,山腳下觀禮眾人,無不露出羨慕之色。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飛天入地了。

 

有十來人沒能等天門,渡幽橋,他們身上的金光就消失不見,失去了接引之力。

 

失敗者無不跪倒在地,傷心欲絕。

 

觀禮之人,有人幸災樂禍,也有人扼腕嘆息。

 

楚塵作為觀禮之人,他並不在此列之中,恰恰相反,此刻的他,整個人沉寂不動,臉上古井無波。

 

太山乃是神仙之府,天地人三界交匯之地,上通南天門,下通幽冥地府。

 

在天朝仙庭祭祀之際,天地交融,乃是最好的悟道之地。

 

楚塵沒有浪費機會,觀禮之際,神遊天地,感悟大道。

 

第一時間感悟的是「太山之力」。

 

習得師門超品法門後,楚塵點化「腿元君」,覺醒超品大神通【太山神腿】。

 

這「太山」便是東嶽泰山。

 

身處東嶽泰山,又是封禪之際,楚塵盤膝在地,雙腿溝通泰山,感受到天下第一山的偉岸神力,【太山神腿】神通隱隱蛻變著,潛移默化間,越發神妙。

 

當然,更令楚塵驚喜的是,他隱隱間似乎頓悟了。

 

此刻在天地交匯,大道湧現之際,他有所悟,進入了玄妙境界,對參悟不透的【天信印】有了不同的理解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