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霸天 作品

第九百四十二章 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興教化

 李彥平靜地道:“還有麼?”

 林靈素道:“佛法寄於來世報應,無生之教賒,無死之化切,心境謙弱,避退誇強,需改之。”

 說到這句時,他雖然語氣平靜,心頭其實是十分激動的,因為這是攻擊佛門根本教義了。

 在他看來,把人一生的幸福或者苦難,歸咎於在前生前世的報應,從而教導百姓今生努力修佛,再給虛無縹緲的來世積累財富,實在荒謬,根本就是浪費時間,而道教的修煉方式,是關乎到今生切身利益的修煉之法,孰優孰劣,一眼可見!

 然而李彥的神情依舊沉靜:“還有麼?”

 林靈素謹慎起來,道出第三條:“佛教文而博,佛經繁而顯,此為蠱惑大害,當令佛教質而精,佛經簡而幽,方為修煉法門。”

 李彥眉頭都輕輕一揚。

 佛教之所以能盛行,正是因為門檻低,如今林靈素先是準備懲處佛門各寺高僧,借明尊教沉重打擊佛門威望,再攻擊其核心的教義,否定來世福報,最終改其經文,達到驅散信徒,斷絕信仰的目的……

 如此滅佛的法門,比起給宋徽宗的建議狠毒多了。

 但李彥卻知道,這些手段激進極端,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但他沒有直接否定,而是開口道:“子曰‘有教無類’,孔聖以前,誰是貴族誰就能受教育,擁有尊貴的地位,孔聖以後,誰好好學習,誰就可以成為有用的人才,獲得一席之地,前朝文教大興,亦是將‘有教無類’,發揚光大,人無貴賤,學無止境……”

 林靈素聞絃歌而知雅意,這位開國君主雖然對佛門下手,卻沒有禁絕佛門信仰之意,心頭微沉。

 然後就聽到那威嚴的聲音繼續傳來:“佛號正真,道稱正一,尋道雖同,法有左右,依道長之意,可是欲與佛門群僧辯法?”

 林靈素毫不遲疑地道:“貧道願為!”

 這位“金門羽客”的本事在於,他主張滅佛,眾多僧人不服,與之鬥法,無論是皇家寺院還是五臺山高僧,都盡皆失敗,才不得不戴冠執簡。

 後來全真教也引發道佛相爭,忽必烈召請佛道兩宗,各出代表,也來辯論,最後全真教道士卻被辨得理屈詞窮,十分狼狽。

 但李彥所要的鬥法,卻與其他統治者的形式不同:“朝廷組建文化交流團之事,道長可知曉?”

 林靈素心頭一咯噔:“貧道有所耳聞。”

 李彥道:“自漢唐以來,周邊各國便尊我國為天朝上國,泱泱華夏,赫赫文明,仁風遠播,大興教化。”

 “蠻夷番邦,皆為外民,久慕漢化,然高麗本為順民,卻為女真兇頑所染,恩將仇報,結怨天下,再無復國之機,實在可惜。”

 “今我燕定鼎天下,再開盛世新朝,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故而這文化交流團,正是肩負重任,行走北地,傳以大道,林道長可入團中,一展所長。”

 林靈素面色微變。

 擔心的事情來了,若論鬥法,他半點不懼,但傳道的話,尤其是對異族傳道,道教又如何比得上佛教?

 所幸這位燕王繼續道:“道佛所長不同,此法並非公正,只為國家,並不分絕對高下,另有一人正在金庭祖地,可為助臂,道長去見,自然明瞭,此行回來,再有交託。”

 林靈素立刻意識到,這位還是有所偏向的,只待此事功成,如何不能顯出道家本事,精神大振,稽首行禮:“遵君命!”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