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淵2 作品

第九十九章 《論製圖標準對我國工業化發展的意義》!

    一名身穿長袍的年輕編輯匆匆而行,懷裡夾雜一本由報紙包裹的稿件,很快來到編輯部主任辦公室。

    “咚咚!”清脆而短促的敲門聲響起。

    “請進。”裡面傳來一道男人聲音。

    年輕編輯推門而入,走向辦公桌前伏案撰寫文章的聞一多,面帶一絲尊敬之色,來到辦公桌前:“主編,這是最新收到的校外投稿。”

    話落,稿件輕輕放在桌面。

    “校外稿件?”

    聞一多微怔,沒想到如今還能收到來自校外的投稿,放下鋼筆,抬頭看了一眼年輕編輯詢問情況,接著目光落在約莫兩指厚度的稿子上:“作者是誰,是那些社科稿件,還是著名學者稿件,你們看過沒,該劃分到哪個版塊?”

    清華大學學報經過二十餘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已經演變為正規的頂級學術期刊,如今很少收到校外投稿,一是拒稿率太高,讓那些想要獲取榮譽的民間文人和社科學者很沒面子,二是審稿人難找。

    劃分到哲學社會科學版塊還好,這類稿件大多為文學範疇,學報編輯部編輯大多是文學大師,基本看了一眼就給拒了,最不濟有副主編陳寅恪頂著。

    但劃分到自然學科版和英文版的稿件,審稿難度大幅度增漲,許多什麼都不懂的社科,寫出來的文章充滿詭辯,搞得人頭大不說,審稿人極為難找。

    久而久之,被搞得不勝其煩的學報編輯部,對於絕大多數來自於社科學者的文章,只要不符合正規論文和稿件行文,那就直接回拒。

    好吧,社科那叫學者嗎?

    不叫。

    社科就是社科,豬鼻子插大蔥,裝象。

    “作者叫張三,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稿件已經看過了,儘管這份稿件不符合行文要求,但我們兩個審核編輯經過交叉審核,一致認為,應該上交給您或者陳副主編讀閱,不過陳副主編今天不在編輯部。”年輕編輯面容鄭重且嚴肅,回應道。

    “聽起來像是真名,又像是化名,奇怪之。”

    聽到這番話,聞一多明白些許意思,看來今天這份大概率來自社科的書包,具有相當程度的高價值,才會讓審稿編輯如此重視,雙手拿起桌面沒有裝訂的稿件,用手推了推眼鏡,目光看向封面。

    《機械製圖》

    作者:張三。

    看了一眼,聞一多瞳孔猛然一縮,這些年擔任學報編輯之後,他的見識和眼界遠勝從前,能夠清楚懂得這四個字意味著什麼。

    “機械製圖?難道這本是系統性的製圖教材?”聞一多急忙看向桌前的年輕編輯,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