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384章 沒那麼簡單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書中姓蔡的女人,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前有被擄劫到匈奴,後被曹操換回的蔡文姬,後有關鍵時刻葬送荊襄的蔡夫人。



    如今,正當劉益守和蕭詧“談妥”了在壽陽起兵勤王,護送蕭詧入建康的事情以後,有個人站出來橫插一槓,堅決不同意此事!



    那個人便是已故前太子蕭統的正室,蕭詧法理上的母親,曾經的太子妃蔡氏!嗯,現在要叫太后了。



    看起來蔡氏像是在無理取鬧,劉益守卻一眼看出對方的私心來。長子蕭歡乃是蔡氏嫡出,三子蕭詧反而是妾室龔氏所生,過繼到她名下的。



    如今蕭歡乃是長子,又是嫡出。憑什麼蕭歡不當太子,讓蕭詧來當?廢長立幼甚是不妥!



    蔡氏認為劉益守雖然勤王是“一片真心”,但仍然有自己的打算。廢長立幼,難道劉益守這麼做不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



    況且,蕭統還有次子名叫蕭譽,喜愛兵事,被蕭衍封在僑置的河東郡,也就是劉益守前世所在的松滋、枝江等地,正好位於江陵的西邊。



    蕭譽只通武備不通政務,自幼便不是當皇帝的料,蔡氏也不指望蕭譽能當太子。總之還是要從蕭歡與蕭詧二人之中選其一,然後讓蕭譽來輔佐。



    “劉都督,此番您冒險前來襄陽,傳達先帝的遺詔,哀家母子亦是非常感激。至於勤王討逆,為先帝討回公道,讓兇手伏法,這也是應有之意。



    而今,既然要立太子,按照禮法,無論立嫡還是立長,都應該是江陵王蕭歡為先。哀家已經命人招江陵王前來襄陽一敘,都督何不等見面後,再行定奪?”



    書房裡,蔡氏這番話已經不是在“拉偏架”了,而是明白無誤的告訴劉益守,除非立她親兒子蕭歡為新帝,她才會支持起兵勤王!



    否則沒得談,蔡氏亦是不會用愛發電,去支持養子當皇帝。



    如果你有個兒子,同時還有個養子,兒子比養子大了好幾歲,那麼你會支持養子去當皇帝而不讓自己的兒子去麼?



    換位思考,其實劉益守也很理解蔡氏的想法,換了他在那個位置,只怕選擇也會一樣。然而如此一來,已經把自己當皇帝一樣的蕭詧,會如何作想?



    蔡氏想得很遠,假如蕭詧當了皇帝,那麼蕭歡極有可能會死於“意外”,畢竟,又是嫡子又是長子,對皇位的威脅太大,還是死了更好。



    在皇權面前,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算什麼?相反,蕭歡當了皇帝,誰都不用死,按禮法來就行,相安無事便是了。



    此時此刻,蕭詧的心就如同從高空中急速墜落後摔在地上一般。他低著頭,漲紅了臉,雙手緊緊捏著衣袖,卻又一句話也不敢說。



    成也禮法敗也禮法。藉著禮法的名頭,蕭統一脈才能搭上劉益守的“快車”,要不然,這位大都督換個“叔叔輩”的宗室去投效豈不美哉,哪裡輪得到蕭統的後人呢!



    然而正因為是要遵循禮法,那麼蕭歡比蕭詧更有機會繼承皇位,不,應該說除非蕭歡死去或者病得不能理事,否則蕭詧一點機會也沒有。



    對此劉益守亦是很無奈,他此行能達成目的,根基就在於“禮法”二字。如今總不能自己打自己臉,拋棄禮法一說,提什麼“立賢不立長”吧。



    要是那樣,把蕭正德扶上那個位置不是更妙麼?



    “太后,現在梁國大亂,需要有人站出來收拾局面。這一點,太子一脈當仁不讓。這件事情是大是大非,不能推脫,否則有負先帝所託。



    如今湘東王蕭繹對荊州虎視眈眈。太子一脈,究竟誰能繼承帝位,需要早點作出決斷了。”



    劉益守雙手攏袖對著蔡氏一拜,等待著對方的回答。



    “此事,我們確實是責無旁貸,這一點劉都督說得沒錯。”蔡氏慢悠悠的說道。她反對的,自然不是她的兒子入建康登基稱帝。



    亂局開啟,不是你想避開,就能夠避開的。身份決定立場,蕭統後人的身份就已經決定了,他們必須要去爭一爭,不爭就是死!



    更何況,蕭統死後,府裡從蔡氏到各皇孫,都是想著能夠重新“迴歸正軌”。如今機會來了,蔡氏很明白,就算自己不同意,幾個兒子也一定會同意的。



    “不如等江陵王(蕭歡)到了以後,再商議此事也是不遲。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既然決心要撥亂反正,那立誰為太子,誰最後登基,必須先定好了,不可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