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416章 一樣米養百樣人

    按陳霸先的設想,三吳地區經濟聯繫十分緊密,世家豪強之間互相通婚,應該保持步調一致。對於建康方面的無理要求,吳興(湖州)、吳郡(蘇州)、會稽(紹興)三地應該一同拒絕。



    然而,三個地方,三種態度,真是驗證了那句古話:一樣米養百樣人!



    吳興沈氏出身的將領沈恪,乃是陳霸先同鄉,二人相識很早,相交莫逆。沈恪力挺陳霸先,並號召吳興大族抵制朝廷的“不合理”徵調。



    嘛,其實這種事情,過去幾百年裡都是常有的事,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唯一不同的是現在剛剛換了皇帝,那“三把火”燒到頭上肯定不是好玩的。



    然而,吳郡的態度就跟吳興截然相反了!吳郡不僅湊齊了所需的糧秣,而且還組織三千郡兵護送糧秣到建康,並將軍隊指揮權交給了劉益守本人。



    陳霸先完全不理解這種“冤大頭”行為究竟是出自什麼考慮,他只能認為,劉益守麾下兵強馬壯,把吳郡的豪強世家們給嚇到了。



    而之前吳郡的兵馬並未出郡,也就是沒有參與到建康城的亂局裡面,所以當地豪強或許覺得聽從建康的指令也並無不可。



    畢竟,吳郡對北伐出了力,作為“利益交換”,朝廷肯定是會在人事上或者地方政策上有所傾斜,並樹立典型。換句話說,大家都是成年人,打打殺殺的不是政治,追逐利益才是。



    蕭歡又不是反賊,登基名正言順,吳郡之前又沒有出頭,現在有什麼理由跟朝廷的政策硬剛呢?



    至於會稽嘛,態度很曖昧,給出的理由是:途遙路遠出兵不便,但可以給予糧秣的支持。也就是所謂的只出錢不出兵!



    既出錢又出兵的吳郡,只出錢不出兵的會稽,還有不出錢也不出兵的吳興,三吳之地三種態度,可謂是讓在吳興厲兵秣馬的陳霸先跌碎了眼睛。



    不僅是陳霸先,就連在建康主持“掄才大典”的劉益守,也有點看不懂這到底是個什麼操作。



    ……



    “原來是你啊!”



    雞鳴山上劉府院子裡,坐在樹下搖著羽扇的劉益守,看著眼前的少年,還有他身邊的年輕將領,若有所思的說道。



    “回吳王,家父一直對吳王神交已久,只是百病纏身無法相見。所以此番北伐,家父還有吳郡父老都委託我等盡心盡力為吳王效力。”



    說話的這位少年,正是南梁少年天才畫師顧野王。當初劉益守對付高歡的時候,請他畫過韓娘子的畫像。



    原來是顧家在背後推動啊。



    劉益守有點明白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了。沒好處的事情誰去做呢?吳郡四姓“顧、陸、朱、張”,哪一個又是省油的燈?



    因為顧野王的交情,估計那波人就會考慮站隊的問題了。



    “吳郡太守張嵊派你們來的,還是你們自發組織前來的?”



    劉益守笑著問道,一直不問顧野王身邊的青年將領叫什麼名字。顧野王拱手道:“回吳王,是太守下令的。”



    果然,吳郡四姓大概都已經商量好了。劉益守知道這是他們在對蕭歡這個新皇帝“表忠心”,當然,也是給自己面子。



    倘若劉益守自己在建康稱帝,恐怕吳郡就絕對不是如今的態度了。那些人知不知道蕭歡就是傀儡呢?恐怕他們心中也是清楚的。



    但是,這些事情,看破不說破,走一步看一步,到什麼時候就說什麼話,如此而已。



    “明白了,我這就修書一封,感謝張太守的支持。吳郡為北伐出力,明年賦稅減半,以資鼓勵。”



    聽到這話,顧野王面露驚訝之色,旋即恢復正常。張嵊本來希望顧野王找機會提一嘴減稅的事情,沒想到他還沒開口,劉益守就先說了。



    “謝吳王體恤吳郡父老……”顧野王雙手攏袖行了一禮之後,退到一旁。



    “這位是?”



    劉益守看著顧野王身邊那位年輕將領問道。



    “鄙人杜稜,吳郡錢塘人,此番帶領吳郡子弟前來支援吳王北伐。”



    杜稜看起來很是拘謹的模樣。



    “不用緊張嘛,此番就是押送糧草到彭城後,在那邊先屯田建鄔堡,然後你帶兵屯紮於此就行,並沒有什麼其他的軍務。”



    劉益守溫言笑



    道,示意杜稜不要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