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539章 有歷練方得成長

江州位於荊襄與江東的正中間,如同一個扁擔挑著兩個擔子,位置非比尋常。

尤其是湓城(九江市),扼守著長江航道,不僅軍事上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而且每天都有不少商船經過,航運繁忙。

長江冬天不結冰,在冬季稱為生命線也不為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為劉益守的強勢,蕭續在世的時候不敢搞事情,沒有對過江船隻做什麼事情,建康中樞也就由得他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瀟灑。

而今蕭續暴斃,蕭綸又來插一腳,劉益守肯定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不加懲戒。出兵迅速平定叛亂,是應有之舉。

然而由於蕭綸此舉的無腦至極,讓劉益守和他麾下的親信們也沒有料到,居然有藩王可以作出如此愚蠢的舉動。

所以反過來說,劉益守他們對蕭綸的忽然出手,也沒有任何準備。

於是到底是從襄陽那邊出兵,還是從建康這邊出兵,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此番蕭綸突然發難,最終必然失敗,但其中周折還是頗為棘手。主公必須要親自掛帥出征,才能妥善處置,這麼做符合大義人心。”

吳王府的書房裡,陳元康懇切建議道。

“此言差矣,如今改制如火如荼,主公若是離開了建康,定然有宵小之輩陽奉陰違。如此關鍵時刻,主公豈可輕離?不如命獨孤信與徐度,從荊襄出兵,水軍順流而下!”

王偉堅決不同意劉益守離開建康。

陳元康是站在做事的角度上考慮,王偉因為跟劉益守的關係更私人也更親密,是站在劉益守個人利益的角度上考慮,只能說都有道理,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不要再爭了,此番必須由我掛帥出征。”

劉益守站起身,一句話決定去留。

“可是主公,建康的事情……”

王偉還想說什麼,卻是被劉益守用眼神給制止了。

“長猷(陳元康表字)說得對,能對付藩王的,只有藩王啊。”

劉益守長嘆一聲,從政治上說,這次平叛非他出馬不可。

其實劉益守也不想去,畢竟現在建康的諸多事務,用百廢待興來形容也不為過。

但平定藩王叛亂不比別的,用麾下將領帶兵,可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

兩軍對壘,攻心為上。若是劉益守派手下去搞定蕭綸,或許很多可以談的事情就會因為將領威望不足而鬧得僵化最後只能用刀子說話。

王對王,才夠檔次,說出來的話才有分量。開打之後,才可能用政治手段削弱對手。

通俗點說,就是隻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出了建康一路向西,沿路的州郡,也並非是朝廷絕對控制的地盤,派個將領出馬,怎麼能保證那些人會鼎力支持呢?

若是劉益守親自掛帥平定藩王叛亂,則具有極為強烈的政治意義,江州以東的這些牆頭草你們敢動一動試試?

哪怕是王偉,也不能否認,劉益守出馬確實有一錘定音的功效。

“江州山多,水多,騎兵恐怕力有不逮,還是需要一支精銳水軍。”劉益守微微沉吟,自言自語的說道。

“可以讓韋氏的水軍支援,控制長江江面。主公此番是假道伐虢,湓城乃重中之重,要一併收回,將來不留隱患”

陳元康不動聲色的建議道。

蕭綸搶佔地盤,表面上是打著為了蕭續的後人聲張正義,實際上則是找機會吞併尋陽郡(即湓城所在九江郡)。

而劉益守帶兵平叛,亦是表面上打著為蕭續後人落實封地的由頭(因為鄱陽縣作為封地被蕭綸佔了)。

但最終無論誰輸誰贏,朝廷原本的推恩分封都不可能落到實處。中樞的禁軍到了湓城,消滅了蕭綸的勢力之後,難道還會就這麼兩手空空直接撤回建康麼?

劉益守又不是奧特曼!

豫章郡王蕭綸的行為屬於叛亂,封地自然是要收回國有。而廬陵郡王勾結豫章郡王叛亂(嫌疑),封地亦是要收回國有,最後只剩下一個新分封的鄱陽王,在鄱陽郡苟延殘喘。

這麼多政治上的操作,必須劉益守親自督辦,誰也沒法越俎代庖。

“胡僧右在蕪湖訓練新軍,都是兩淮的良家子,熟悉水戰,可堪驅使。楊忠部精兵不適合離開建康,如今建康周邊暗流湧動,整頓戶籍一日未停,將楊忠部調走恐有不測。”

王偉小心翼翼的建議道。

“僑置的太原郡,就在尋陽郡的東邊,挨著長江。這裡應該是要檢查賬冊,清理黑戶的。只是因為離得遠,所以排在了第二批。主公可以帶兵入駐那裡開始清查戶口,對當地大戶們恩威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