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569章 巴陵之戰(1)

這年春夏之交,身在臨湘的湘東王蕭繹,悍然起兵造反,打出“清君側”的名號,在湘州豎起反旗。

然而,除了廣州的蕭綱與陳霸先外,似乎沒有什麼人響應他,甚至連在蜀地的蕭紀也沒什麼動靜。

按道理說,既然蕭綱都能知道的事情,蕭紀沒可能一點消息都收不到。但這位蕭衍幼子,坐鎮蜀地的藩王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就是跟隔壁烏龜一樣動也不動。

面對蕭繹的“垂死掙扎”,建康中樞的應對也很簡單明瞭,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絞殺!

軍事方面:

劉益守親率江州兵馬,由楊忠領兵,西進攻醴陵,直搗蕭繹老巢臨湘城(長沙市)。

獨孤信帶荊襄本地兵馬,從江陵出兵南下,陸路攻巴陵郡(岳陽市)

韋暗帶精銳水軍封鎖巴陵郡以北的長江江面,不允許洞庭湖的船隻到長江活動。

胡僧右帶新組建的水軍來到郢州屯兵練兵,順便建立水寨與總糧倉,接手逆流長江而來的糧草。

除了這些軍事方面的措施以外,朝廷還下令切斷了各州郡通往湘州的水路陸路,一顆糧食都不輸送給蕭繹,讓湘東王府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招募不到兵馬。

作為應對,蕭繹前往易守難攻的巴陵郡,讓王僧辯回湘州守老巢,讓善於水戰的王琳守巴陵郡,讓樊氏兄弟守武陵郡(常德),可以利用洞庭湖的水路和巴陵郡互為犄角。

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分散兵力當然不是什麼好主意,可這也是無奈之舉。若是兵力集中起來守一座城城,被敵人圍死以後,那就插翅難飛了。

別說王僧辯與王琳等人久經戰陣,經驗豐富。就算是稍通兵法之人,也不可能在這種問題上犯渾。

總之,無論是建康中樞朝廷也好,湘東王這邊也好,誰也沒有心存幻想,雙方都是擺開車馬,準備一決雌雄。

宜陽城(宜春市)門外,豫寧郡太守杜稜帶著本地官員在城下等待許久,終於看到朝廷的兵馬出現在了官道上,這才鬆了口氣。

做官有時候跟玩命一樣,上次蕭繹來的時候他就差點守不住城掛了。

城破馬上死,投降現在會被歸為蕭繹同黨,還是死。如今他卻可以憑藉此前的功勞扶搖直上,人生起起落落真是夠刺激的。

“殿下,幸不辱命,沒有讓賊軍得逞。如今王師來宜陽,屬下終於可以鬆口氣了。”

看到是劉益守親自領兵前來支援,杜稜誠惶誠恐的上前行禮,語氣甚為謙卑。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當初他投靠劉益守,對方就隨意將他扔到豫寧郡來歷練。

本以為這輩子就會在豫寧郡待到壽終正寢了,沒想到機會來得這樣不期而遇。正是杜稜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才讓蕭繹大軍沒有通過這條“湘贛走廊”。

要不然,劉益守固然不會有什麼事,但他在豫章郡也會被蕭繹的突然襲擊弄得灰頭土臉,不可能像如今這樣調集好兵馬,在湘東王的地盤上對其圍追堵截。

“上次你能擊潰湘東王精兵,本王甚為驚奇。湘東王麾下精銳的實力,本王是知道的,你手裡沒幾個兵,是如何讓蕭繹折戟沉沙的呢?”

劉益守看著杜稜疑惑問道。

他對這個問題一直都很好奇,這年頭郡兵守城打敗主力精兵,那可真是不多見的。南梁的郡兵是什麼貨色劉益守太清楚不過了。

真要概括一下的話,那便是經過簡單訓練,甚至完全沒有經過訓練的農夫,套上軍服,拿起兵戈,那便算是郡兵了。

以這樣的兵員去打敗王琳麾下那些亡命之徒,不是劉益守不看好杜稜,實在是此事太過於魔幻,讓他不敢相信。

“殿下真是貴人多忘事,當年吳王在全國招募人才參與考試,有文武兩科。武狀元正好被任命為宜陽縣尉,正是他帶家鄉子弟力挽狂瀾,才沒有讓蕭繹得逞。”

杜稜一臉感慨的說道。

“武狀元?”

劉益守喃喃自語回憶道。

他還真忘記了!畢竟,這只是他搞出來的噱頭,更別說參加考試的基本上全是歪瓜裂棗。文科倒是選拔了不少刀筆小吏,如今也算勘用。

但武科這一塊,都是些粗鄙莽夫,入選後很快就泯然眾人,姓誰名誰,是不是還活著,劉益守根本就不記得了。

特別是這位武狀元,封官了以後就急不可耐的跑路上任去了,劉益守當時準備北伐,連面都沒見過一次。

而且,歷史上武狀元雖然很多,但是真正有出息的不過郭子儀罷了。所以事後劉益守就將其拋諸腦後,誰踏馬知道武狀元是哪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