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578章 深不可測劉益守

巴陵城(岳陽)與這年代的普通城池長得不太一樣,是呈一個不規則圓形,且北面城牆不斷被夏季漲起來的江水所侵蝕,因此北面的城牆經常修繕。

千百年來,整座城雖然大體位置沒有變,但城池的整體形狀卻經常變來變去。城牆毀了建,建了又毀,早已不是它當年的模樣。

這一天,當朝陽升起的時候,巴陵城的南門出人意料被守軍打開。

蕭繹麾下重將樊毅領頭,帶著城內數量不多的守軍,列隊走出巴陵城。

他們將身上的盔甲與兵戈都丟到一旁堆放好,然後就這樣在巴陵南門兩旁站好,誰也沒有多說一句話。

劉益守派人用弓箭將勸降信射入城內後,信上承諾自樊毅以下所有巴陵城守軍,若是能開城投降,事後將不會被追究責任。樊毅思前想後,最後還是在天亮的時候打開了城門。

表面上看,作出投降的選擇似乎很難,但實際上,目前的情況,不投降就會死,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逆轉頹勢了。

蕭繹麾下兵馬此前之所以能打“不對稱”戰爭,就在於之前朝廷這邊用來控制江面的韋氏水軍幾乎全軍覆沒,喪失了“制海權”。

一旦朝廷這邊的水軍奪回“制海權”,那麼蕭繹無論騷操作有多麼神奇,都不過是在自取滅亡而已。

因為建康朝廷的兵馬對他已經不存在任何忌憚,不折騰還好,折騰一下死得更快。

這一點估計就蕭繹看不懂,他麾下那些將領,如王僧辯、王琳、樊氏兄弟等人,都是看得明明白白。

如今王琳所率水軍主力,被建康朝廷的新式戰船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困守巴陵城的樊毅除了投降以外,他還有什麼別的路可以走呢?

蕭繹再怎麼有能耐,也不可能派兵回來救他吧?這種堅守下去沒有任何意義的守城戰,真的有必要去打麼?

樊毅是這麼想的,他麾下兵將,估計也是這麼想的。

很快,得到消息的楊忠,帶著麾下精兵來到巴陵南門外,有些唏噓的看著城門口那些僅僅穿著梁軍軍服,手無寸鐵的將校士卒,一個個都沒精打采的。

這些人把兵戈盔甲都丟在一旁,投降得很是徹底。

戰爭是一場全局決定部分的博弈,很多時候,不重要的局部抵抗會淪為“辣雞時間”。

從這個角度看,樊毅的決定,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然而有些時候,重要的局部對抗,卻可以影響全局,甚至決定全局勝敗。

比如說昨天巴陵城北,長江江面上的水戰,就決定了湘東王大軍的最終結局。

整體與局部,哪個更重要,哪個是決定勝利的關鍵,這便是參戰將校要思考的問題。

“樊將軍,請隨在下到吳王營帳一敘,我部自會接管城池,不勞樊將軍費心了。”

楊忠面無表情的說道,非常公式化。

劉益守派人來傳令,不要在巴陵城大開殺戒!違者軍法從事!

朝廷對荊襄以南的湘州等地,控制力非常薄弱。當地百姓大部分都是知道湘東王而不知道朝廷。

如果朝廷的兵馬在這裡一路打砸搶過去,那就徹底把人心全部都丟光了。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這種蠢事,對於一個志在天下的勢力來說,那是做不得的。

楊忠接手巴陵城沒有一點功勞也就罷了,還要對樊毅和他麾下將士客客氣氣的,憋了一肚子火不知道找誰發,非常豔羨吳明徹和胡僧右等人打了一場嗨得飛起的水戰。

他在岸邊觀戰都看得熱血沸騰。

“請楊將軍帶路。”

樊毅心中十分忐忑,他們這些蕭繹麾下的親信,劉益守會如何處置,那真是不太好預測。從歷史上看,隨意被砍了腦袋與委以重任的比例,都是五五開,跟摸獎差不多。

……

“陛下!陛下!大事不妙了!快點走吧,再不走的來不及了!”

王僧智勐推開江陵府衙的書房門,也顧不上君臣禮儀,拉著蕭繹就走。

“朕已經知道了。”

蕭繹一把將自己的袖子從王僧智手中抽出來,看著對方說道:“不用折騰了,把王僧辯叫到朕這裡,然後你繼續去主持修宮殿。

對了,朕到了江陵以後,還沒有跟江陵城內的儒生們講學。明日把城內儒生都叫到府衙大堂,朕要跟他們講經義。”

他的語氣異常平靜,讓王僧智以為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搞錯了。比如說昨日是不是朝廷官軍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