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591章 建康雖好,不是吾鄉

面對高歡的合理要求,柔然主阿那瓌斷然拒絕,並將高歡派去的使者太常卿邢邵趕出王庭,向高歡傳達自己的不滿之意,然後讓高歡再派人來商議迎親的事宜。

拒絕了,但是沒把話說絕。這位柔然主的手腕還是很靈活的。

阿那瓌並不覺得高歡讓柔然軍隊護送公主到邊境有什麼奇怪的,這只是人之常情。

但長久以來的政治嗅覺,還是讓他產生了莫名的焦慮,隱約覺得高歡此舉絕對是有所圖謀。多半是對自己很不利。

反正如今柔然已經重創了北方的高車部落,起碼五年以內,對方是翻不出什麼浪來了。

阿那瓌並不著急,他覺得比起沒有後顧之憂的自己,擔憂南面與西面同時搞事的高歡應該更著急才對。女兒捂在手裡又不會爛掉,吊一下高歡的胃口,並無不可。

於是倒黴蛋邢邵就這樣帶著隨從騎著馬,從屯紮在克魯倫河岸邊放牧的柔然王庭出發,踩著深一腳淺一腳的雪返回了安州。

比起高歡在阿那瓌那裡吃了個軟釘子,梁國中樞對於南下平叛的準備,倒是異常充分,推進過程也很順利。

不僅兵戈、盔甲、盾牌堆滿了府庫,光是單兵弩都準備了幾十萬張!而且運輸所需的漕船,騾子,驢,駑馬都從全國各地調集了過來,準備已經不僅僅是用充足來形容了。

既然此番南下廣州是要從南康郡走韶關,那麼有一段路靠陸路運輸是免不了的,用驢車騾車運糧也是剛需,跑不掉的。

除此以外,大軍內線作戰,雖然糧秣問題相對而言要容易處理一些,但考慮到贛南地區土地開發程度低,民生艱難,本地籌集糧草很是不易。

所以軍糧的來源,只能是以建康這邊的為主。

於是劉益守下令動用丹陽倉內的糧草作為軍糧使用,並“開創性”採用臨時的非常手段去徵集糧草入常平倉,以保證社會層面的糧價穩定。

為了彌補鉅額軍費給財政造成的負擔,劉益守以天子的名義下了一道詔書,宣佈將收繳建康與周邊地區所有佛寺裡的銅像,並稱“佛熔金身,普度眾生”,乃是大善之舉。

將銅佛鑄錢,用於百姓,有大佛理大智慧,種善因得善果!

朝廷請來德高望重的道希大師在臺城太極殿內講經,曰:佛之尊貴,不在門楣不在金身,而在人心。

百姓若是心中無佛,則莊嚴寶剎,大乘佛國俱為泡影。百姓若是心中有佛,則人間屋舍皆為佛寺,萬物皆為佛光普照。

道希大師號召建康和周邊地區的千佛萬寺,改銅佛為泥佛,將銅佛交給朝廷熔鍊後鑄錢,造福百姓,宣揚我佛慈悲,恩澤四方。

雖然道希大師說得頭頭是道,感人肺腑,但參與講經的各大寺廟代表響應者寥寥無幾,更多的則是對此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甚至都懶得去辯駁。

開在臺城的這次講經大會成了道希大師的獨角戲。

然而,劉益守叫這些和尚們來參加講經會,不是跟他們打商量,而是在毫不掩飾的下達詔令罷了。

這些和尚自然可以不表態,甚至可以明確反對,但朝廷的態度卻是很堅決的。

寺廟可以不關門,佛田可以不清理,佃戶可以不清查,但你必須得給我把銅佛給上繳了!

這不行那不要,你當還是蕭衍在位吶!劉都督是洛陽的高僧,可不是建康的高僧!佛教協會會長出來講經,這不是在跟你們嘮嗑,而是在下最後通牒!

面對眾多一毛不拔的寺廟,建康中樞朝廷各機構都聞風而動!

以大理寺為核心的部門,傾巢出動查案。以有人舉報建康城內眾多寺廟藏汙納垢為由,將每個大小寺廟挨家挨戶的搜查!

不僅查出了很多寺廟“開門接客”,銀亂放蕩,而且還查出其中不少寺廟都在窩藏贓物,其中就包括那些銅佛。

很自然的,這些贓物都被收繳,開放給苦主們“認領”,其中也包括那些銅佛。

朝廷既然做了,那肯定會把事情做完。

劉益守沒跟這些寺廟講客氣,直接將那些收繳的銅佛熔鍊後鑄造成了新銅錢。

此錢外圓內方孔,因為現在年號是“洪武”,所以正面刻著“洪武通寶”,背面寫著“元亨利貞”。

雖然官府稱這些新錢為“洪武五銖”,但數年之後,世人卻稱這些銅錢為“萬佛五銖”,有傳言說此錢有佛光,可以保佑持有者,帶來好運,擋災避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