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劍遠行 作品

第597章 跟這幫蟲子一起,搞不好政治

留下了一份處置嶺南這邊服軟土豪們的文書,劉益守便帶著大軍離開了嶺南,北歸建康了。

此番南征就此告一段落,雖然結局並不完美,既沒有抓到陳霸先,也沒有完全馴服嶺南的土豪,但劉益守覺得自己已經做到了短期內所能做的極致,起碼消滅了廣州地區的反叛勢力。

臨走之前,劉益守任命王偉為廣州刺史,都督嶺南諸軍事。楊忠為衡州刺史,在王偉帳下聽命,帶三千精兵屯紮韶關,一切以王偉的軍令為準。

而侯安都為新州刺史,負責幹髒活累活,直接與本地豪酋們打交道,同樣是聽命於王偉。

劉益守離開後,王偉根據他之前的交代,下令在大庾嶺與番禺之間開闢了一條狹長的“官方地帶”,不允許任何本地大族待在這些地方。對外宣稱是要建設一條好走的官道,打通番禺跟贛南之間的聯繫。

如果有本地大戶所生活居住的位置確實是擋道了,朝廷會將這些人安置在別處,類比於劉益守前世的集體拆遷,整體安置。

此策聽起來好像是對本地各方都有利,但細品之下,就能發現其中貓膩多到數不勝數!

與此同時,王偉還下令嶺南各州郡都要配合朝廷的此項行動,派出青壯來修路。

既然對外宣佈是為了給廣大嶺南之民謀福利,所以朝廷既不給工錢,也不管飯,純粹白嫖本地青壯,非常無恥。

當初王偉對這一條計策十分不解,認為劉益守此舉會逼反那些本地大族豪酋們。

然而後面的事情,恰恰證明了劉益守目光如炬,富有遠見。王偉擔心的問題,根本就沒有發生!

看到朝廷如此強勢,又感覺韶關到番禺之間的路修好了,對他們自身似乎也確實有好處,於是這些本地豪酋們,便咬著牙將自家佃戶派出參與修路,並暗中維護秩序。

劉益守很明白這些本地人是什麼貨色,對付這些畏威而不懷德的本地豪酋,朝廷強硬,他們就軟弱,朝廷軟弱,他們就會得寸進尺。

換個角度看,朝廷若是投入的本錢太大,也會讓本地人擔憂劉益守要謀取整個嶺南,讓他們這些豪酋們連水都喝不上。朝廷的囂張態度,反而側面證明了那些人應該已經過了關,不會繼續被朝廷打壓清算了。

與此同時,廣州及周邊本地土豪的地盤,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他們必須按照劉益守規劃好的地盤進行耕作,自然是免不了遷徙。

這些人裡面,有的不得不遷徙到別處,有的則不得不接受新鄰居,給別人騰地方。

幾乎每一家都有損失,卻又不至於說損失到無法忍受。在這些大小不一的動靜裡面,不少人都看出來些許端倪來:

之前跟著陳霸先混的,被朝廷針對得最狠,損失也最大。

跟著李遷仕混的其次,跟著蕭勃和其他人混的損失最小。

雖然所有人都捱了板子,劉益守卻不是一碗水完全端平的,而是對不同本地豪酋打壓的力度也跟著不一樣。

於是有人乖乖捱打,有人忍不住造反,還有人來番禺城向王偉求饒。

但王偉辦事很死心眼,劉益守當初交代的是什麼,他就怎麼辦。既不會給這些豪酋們開後門,也不會變本加厲的懲罰。

後面的大半年,楊忠與侯安都等人都在嶺南各地鎮壓小規模叛亂,誰冒頭就收拾誰。

一頓折騰下來,整個廣州終於實現了劉益守所設想的“朝廷掌控貿易線路,土豪散居各地彼此防備”的局面。至於那些本地豪酋之間狗血的日常械鬥,朝廷完全是放任自流不予制止,並暗中拉偏架,誰弱就幫誰!

劉益守要北伐,要集中力量對付高歡,他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治理廣州甚至是嶺南地區,也沒興趣當個為嶺南服務,奉獻一生的聖人。

現在劉益守追求的,就是天下一統,甚至有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如今嶺南地區已經沒人能背刺他了,而且這條貿易線路還能賺錢,劉益守已經覺得可以了,甚至已經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預期!

更多的成就,需要花費超長的時間與難以想象的精力,不是喊喊口號就能搞定的。

如今的嶺南,亂象還太多,並且在根子上難以去除,做那些表面工作是沒有什麼用的,能欺騙外人,騙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