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一團糟

    林小姐回到臺北後,馬上把船期發過來了,是一個星期以後的,從她離開杭城的那天算起,滿打滿算十天,扣除要提前運送到碼頭的的時間,她等於還是多給了張晨他們一天。

    工廠裡的生產任務下去了,但問題馬上就暴露出來,不管是張晨還是趙志剛,到底沒有做外貿的經驗,他們不知道到趕貨的時間是不能按平時的時間計算的,你車間裡可以生產一萬件,但實際你遠遠做不到,限制的條件太多。

    最先出毛病的是他們想都沒有想到過的裁房,他們一直在計算車位能不能做出來,忘了車位要做,首先要有裁片,要裁床能裁出來。

    他們一個季節生產幾百個款式,但那是幾個月累積起來的,你現在八天要做出兩百多個款式,你還要給印花和繡花廠留出最少一天的時間,給車位留出最少一天的時間,這樣其實裁床只有五天的時間,五天的時間要裁出兩百多個款式,裁床主管拿到這個數字就傻眼了。

    幾米長的紙版,光畫下來就要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這個是一片都不能漏不能少的,你不能說少排一個口袋,後面再來補,那一匹匹的布是有色差的,你後來補的這一片口袋,因為和前面的不在同一匹布上,結果做上去以後,色差就很明顯。

    搞不好這一個口袋,就讓整批的服裝變成次品。

    裁床裁下之後,會把裁片編號,編號的目的,就是讓同一匹布的裁片到一兩個人手裡,這樣,出來的成品,才可能保證是同一匹布,不會有色差。

    紙版畫好以後要複查,裁床上要開始一層層鋪布,鋪布靠工人手工一層層拉,拉布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春夏裝的面料,比較薄,而且棉麻面料是有一定的彈性和伸縮性的,你拉得太緊,等到裁片裁出來的時候,可能就小了。

    他們大貨的面料一次要拉兩個小時左右,然後把紙版覆蓋在面料上,用珠針把紙版固定在面料上,裁工開始用電剪刀裁,一板裁下來,一兩千件衣服,如果從畫紙版開始,到裁工裁好,輔工把裁片編好碼捆紮好,差不多要五六個小時。

    當然,他們因為車間大,有四張裁床,所有的工作是在同時進行的,一張在畫紙版,另一張在鋪布,還有一張已經在裁,另外一張裁床上,輔工同時就在編碼和捆紮了。

    裁工這一板裁完,下一板的布也拉好了,他去那一張裁床裁的時候,這一張又在鋪布了,而畫紙版的,就一直一張張地畫下去。

    就是這樣,他們整個裁房,一天裁六七板,也已經很緊張了,現在等於是一天要裁四十幾板,那裁房主管,怎麼可能不傻眼。

    特別是那些老款,一個款式只有三四十件,但流程一樣也不少,唯一能省下來的,就是鋪布的層數少了,時間縮短了,但對畫紙版和裁工來說,是一樣的。

    版越多,每板下來的數量越少,馬上就趕不上縫紉車間的速度,你原來一板一兩千件,可以供一兩個大組生產,現在一板三四十件,只夠兩個人做的,其他的人沒有裁片,乾瞪眼。

    而裁床裁下來的裁片,還不是馬上可以做的,要先送印花廠和繡花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