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明 作品

618、外匯小能手

    這可是十白金的成績!

    他也是首開把hk銷售拓寬到右岸,接著又推廣到整個東南亞的先河。

    他身屬一家小唱片公司,但有相當多東南亞資源,當時他跟齊小哥一起聯手找荊小強拿版權,就想利用自己公司的東南亞資源鋪開銷售。

    就這兩三年他們還沒把內地市場瞧上,90年荊小強不也夥同歌舞廳經理直接翻唱不給版權費用麼。

    港臺公司在內地賺不到錢就索性不進入。

    寧願開發東南亞,都不做內地市場。

    所以在一兩個月之內買幾十萬張專輯已經很了不起了。

    結果荊小強出人意料的推出杜若蘭,王大衛馬上跟著一起上高校演唱會。

    這等於外有荊小強這種強橫開路,內又有王大衛、李阿宗這幾位協助提攜。

    一週時間,在右岸賣了超過三十萬的專輯!

    杜若蘭真就是站在了風口上。

    李阿宗兩年前剛剛操刀製作完成了右岸唱片史上首張單年過百萬銷量的專輯。

    無論是隨身聽普及,還是音質更好的cd進入千家萬戶,盜版光碟和互聯網又沒出現,幾個因素疊加起來。

    就這幾年是賣專輯最火的時候。

    有人評價,恰恰就是李阿宗這一系列的百萬銷量操作,把右岸唱片業推進到了工業時代。

    前面無數歌手鋪下的路,恰恰被杜若蘭這個形象來爆發。

    順便又帶動了荊小強和曹菲的演唱會專輯銷售。

    相互成就吧。

    所以輪到《當我們年少》在大劇院演出的時候,外面人山人海的年輕人,已經是拿著杜若蘭的專輯來找她排隊簽名了。

    整個歌舞團成員都有點好奇又意外的看著這個還從未上過女主角的同事,神奇的轉職成了歌星。

    在百老匯這很常見,好來塢明星,公告牌歌星,都可能跟百老匯舞者隨時轉換身份。

    這種明星演員和普通百老匯打工人之間是兩個階層的存在。

    哪怕後者專業能力可能吊打明星,也知道那是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但在港臺絕對是頭一遭。

    心裡面有種微妙變化。

    荊小強就指指天海,讓大家都學人家的沉穩。

    按說揹負違約壓力在外面演了這麼久,她的心理壓力才應該是最大的。

    可這位才是絲毫不受外界影響。

    全新的《當我們年少》她只是在其中客串個配角,也能憑藉專注跟實力迅速躥升到c位,穿上旗袍演貴婦人。

    前半截作為上流社會嘲諷嫌棄女主角的惟妙惟肖,後半截在水平舞臺上演繹驚惶墜落海中的逼真動態。

    為整個劇目都增色不少。

    從整個右岸彙集起來的太平輪家屬,參加了首演式。

    然後連演五場。

    場場爆滿。

    任誰哪一方都看不出來這歌舞劇裡有什麼影射汙衊,完全摒棄了zz元素。

    只是通過災難歌頌愛情和人性而已。

    本來只是打算簡短的在滬海熱熱身的劇目,接到了北市大劇院的版權要求。

    希望能買下來排練成日常演出。

    沒事,對荊小強來說,給錢就行。

    港幣結賬……

    都能算外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