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照臨 作品

第390章 東皇太一

    “那就能確定真的就沒有長生不死之人麼?”

    柳嫿扭頭看看王小六兒,王小六兒倒是猶豫了一下,因為《青羊經》中記載,真的有些東西能叫人“長生不死”,譬如說,《青羊經》中記載,有一種生物,跟貓的大小差不多,名為“風狸”,以十斤左右的風狸的腦髓入藥,能煉出奇藥,吃了以後,能壽五百。

    但,風狸本身就是非常罕見的東西,早在三國早期,曹操還沒死的時候,曹操就被“頭風”困擾,一發病,腦袋疼,疼得不要不要的,相傳華佗就是因為要給曹操治這個病被懷疑成刺客被殺了,雖然以現在的史料分析,華佗的被殺,可能並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無辜,但實際上,根據當時的史料記載,曹操在請華佗之前,確實曾經尋找過別的辦法,當時的魏晉史書上就記載過曹操派人四處尋找“風狸”的線索,能得風狸的獻上的人,“賞千金”。

    當時,學界的人大多不知道風狸是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這玩意兒這麼值錢,就完全把這個東西當做了類似“鷹隼”或者“獵狗”一類的東西來分析。但實際上,王小六兒自己清楚,不僅“風狸”的腦髓能延年益壽,風狸的口水,也是治頭風的良藥。

    曹操派人找這東西,其實就是為了治自己的“頭風”。

    但最後,顯然他的希望是落空了,試想一下,以曹操當年的權勢,懸賞千金而不得,足以可見,這種東西要麼已經滅絕了,沒有了,要麼就是存世量極為稀少。

    這麼少的數量,那麼小的體型,想要得到十斤腦髓,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歷朝歷代的君王,無不祈求長生,這其中,最是活躍的幾個人裡,以秦始皇和漢武帝最為著名。

    秦始皇不用說了,一生痴迷丹藥,四處派人尋找神仙,結果養了一大批的江湖騙子,一直導致後來秦始皇勃然大怒,坑殺“術士”無數,這也就是後來以訛傳訛的所謂的“焚書坑儒”的故事原型。

    歷史上,秦始皇焚書,是真的,可秦始皇“坑”的,不是“儒”,是“術士”。

    至於秦始皇之後的帝王當中,痴迷此道的人,也不少,譬如說,歷史上也算是一代人傑的“漢武帝”,漢武帝痴迷長生,但是不像秦始皇那麼明晃晃的,他自覺功勳卓著,想要跟上天對話,由此有了所謂的長達八次的“泰山封禪”,那時候的人認為,站的越高,跟天越近,跟天上的“神”對話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當時,傳說中的“泰山神”是“楚辭”裡比較常見的“東皇太一”,在楚文化當中,“太一”身份尊貴,就連《史記》當中都記載,說這位大神是“神之貴者”,但這位尊神,其真實身份有一定爭議。

    一說,此人就是傳說中跟“西王母”對應的“東王公”。

    還有一說,此人為道教“五方五老”中的“東皇伏羲”。

    其實,總體來說,關於“東皇太一”的真實身份對等猜測,歷史上從來沒有明確說法。

    但是,《帝王世紀》這本書裡,倒是曾經記載說:“天皇大帝(為)耀魄寶,地皇為天一,人皇為太一。”

    如果這句話不是胡扯,倒是可以認為,“太一”這個概念,可能所代表的就是“人皇”。

    人皇是誰?

    歷史上公認的一代人皇,的確是伏羲無疑。

    而且,伏羲是人類的先祖,祭祀伏羲,等同於祭祖,也說的過去。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槓精問,人類的祖先不是女媧麼?女媧造人,女媧是人類的祖先。

    其實,“女媧補天”這個傳說,倒的確散見於史書當中,但“女媧造人”,在史料當中,幾不可考。

    這個故事本事,就是一個民間傳說,跟“天狗吃月”的級別大抵相同。

    你不能說洗澡的時候從身上搓出泥了,就認為自己是泥捏的吧?這是非常不嚴謹的。

    其實歷史上,類似這種的其實特別多,就好比,過去時候,老太太嚇唬小孩兒,說“小孩不吃飯會被大馬猴子抓走”一樣,你要問問,啥是大馬猴子,馬上就把老太太問懵了?

    是啊,啥是“大馬猴子”?

    又比如說,有一個傳說,蛾子不能吃,蛾子翅膀上的粉末吃到嘴裡,會變啞巴,老人家說的時候,也是言之鑿鑿,可現在看,這種說法,完全沒有任何依據。

    漢武帝肯定對大馬猴子沒啥興趣,也對吃蛾子沒啥想法,能讓好歹也算是一代雄主的漢武帝有興趣的,是“太一”,他要跟“太一”談判,求長生。

    可惜的是,漢武帝最後也沒能跟這位尊神談攏,他最後還是死了。

    他不僅死了,還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樁,撲朔迷離的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