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佑商夏 作品

第二十八章 太后的謀劃

    “母后,您先別生氣,兒臣倒是覺得,長槐這孩子或許有其他見解,您不妨聽他說完。”

    誠然,在親近官家的諸相中,有韓章韓大相公那樣有私心的,但也有部分是基於維護皇權,不願本朝在出一個如先太后那樣,心懷呂武之志的太后。

    但太后說的並非沒有道理,部分支持太后的老臣,卻是知道當初先帝親政之後,大宋是個什麼樣子,宋遼邊境爭鬥不休,西北那邊又有西夏自立,先帝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當初的和平確實來之不易。

    該怎麼破局呢,站在太后的立場上,其實太后並沒有過錯,官家背信棄義,朝局每況愈下,太后本來就有撥亂反正的職責,更何況當初還是百官懇請太后垂簾聽政,法理上不容置疑。

    想了想,盛長槐只能硬著頭皮,再次給太后行禮賠罪,問出了一個問題。

    “娘娘,臣只想知道,您是在謀劃什麼,今日早朝,看似官家贏了,可稱生父為皇考,但誰都知道,官家輸了,不僅顏面全失,連帶著朝中諸相,已然在群臣中失了威望。但是太后您也沒贏,官家認回生父,即便官家表面上仍舊稱呼先帝父皇,您為母后,但天下哪有一子雙父的,宗廟禮法之中,官家已經不算先帝嗣子,還有,朝中親近太后的老臣,不是被貶,就是被閒置,娘娘已經失去了朝局,這樣雙輸的局面,是否娘娘刻意為之。”

    韓駙馬撇了一眼盛長槐,他其實也有這樣的疑問,但是在怎麼說,太后都是公主的嫡母,他作為女婿,這種問題不好問,現在盛長槐提了出來,他也想知道答桉,曹太后看到韓駙馬的眼神,自然知道他什麼意思,卻沒有回答,反問了一句。

    “哦,盛侯既然看出來了,那你覺得,哀家為何要這麼做。”

    盛長槐暗自搖了搖頭,太后這是不到黃河心不死,如果自己不能猜對她的謀劃,是沒有任何辦法勸說太后改變心意的。

    “臣不敢妄自猜測,但可以確定,從官家騙走玉璽之後,太后您就知道,朝中大勢,已在官家,即便是先帝留下的老臣,也都心向官家,畢竟官家才是皇帝。”

    這其實很正常,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太后雖然垂簾聽政,但誰都知道,太后年紀大了,又能再活幾年呢,先太后當年能夠權傾朝野,行呂武之權,那是因為官家登基的時候年齡尚小,先太后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等到先帝成年,先太后日漸衰老,朝中的文武百官,也一步步的投向先帝,除非先太后真的像前朝女帝那樣,要不然,這是必然的結局。

    朝中百官性格迥異,但其實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一心為公,比如御史臺諸位,如果沒有皇考之爭,太后如果爭權,恐怕他們彈劾的,就是投靠太后的。一種是投機者,比如韓章韓大相公,太后和官家怎麼選,一目瞭然。剩下的,也就是最後一種,在朝中佔據少數,有埋頭做事,不理朝爭的,也有混日子的。

    當初官家從太后手中騙走玉璽的時候,幾乎沒人以此指責官家,在那個時候,曹太后恐怕就明白了,官家的地位已經穩住了,但是,太后能明白,官家卻看不明白,不是因為官家當局者迷,而是因為從一開始百官還沒歸心的時候,恐怕官家就有意用皇考之爭來與太后奪權。

    盛長槐也是今日早朝之後才看明白,之前所謂的太后和官家在朝中勢力不分上下,甚至隱隱壓制官家,其實都是假象,不過是正直的老臣以及一心為公者為了維護禮法,在皇考這件事上支持太后而已,可惜的是,官家看不透這些,太后也不相信官家能夠退讓一步,認先帝為皇考,畢竟是半路母子,站在人性的立場上,不比尋常百姓,有官府約束,官家是天下之主,執意認回生父,沒人能拿他怎麼樣。

    說白了,造成現在局面的原因只有一個,子不知母,母不信子,沒有血緣關係,甚至一點感情都沒有的官家和太后母子二人,先天上就沒有互相信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