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江 作品

第八百三十四章 大明改造計劃

    此話一出,立刻有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那都是想混水摸魚撈銀子的主,對自己根本沒有信心的,但也有幾位留了下來,他們對自己的技術很自信,覺得完全可以當上導師。

    柳安笑的更開心了,一錢銀子的報名費就相當於門檻,門檻不高,但卻能攔住很多沒有資格的人。真正有能力的人也不會在乎這一錢銀子,因為通過了可以拿回去。

    不僅如此,藉助這件事情,柳安還成功的將噱頭打了出去,每月十兩銀子的俸祿,在老百姓和匠人的眼裡可是天價工錢了,哪家掌櫃會給手下開十兩銀子的月俸?

    簡直就是聞所未聞。

    可以想象,這個消息一經傳出,會讓多少人趨之若鶩,而對此柳安也設立了一套完整的招納體系。

    對於任何學院,不管是國子監還是東林書院亦或者清華北大,想要成為當時的頂樑柱,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頂尖的師資力量。

    有了好的老師,才會有好的學生,這是毋庸置疑的,一所擁有頂尖師資力量的學院,註定要比其他學院更受歡迎。

    所以廣納賢士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正常的招募之外,柳安還派出人手去尋找隱藏在集市中的老師傅,如同馬學林那般的。

    除此之外,柳安還制訂了三個五年計劃,打算富國強民。

    第一個五年,柳安要培養人才,積累資源,攘除奸邪,平定遼東,使大明工業、農業、手工業發出萌芽,走上正軌。

    第二個五年,開始廣撒網,建大廠,施行工業化起步,同時雄據海外,放眼天下。

    第三個五年,根據經驗,如果柳安沒有算錯的話,前兩個五年計劃會造成大明過於注重工業化,使得工業化進程太快,使得農業跟不上腳步,太過冒進,造成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這時候第三個五年計劃就要開始了,目的就是穩住腳步,革除弊端,著重從利民這一點入手,減少階層間的差距,爭取趕在西方國家之前進入蒸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