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江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七章 難處

    說起新軍,柳安很是有些自豪地說道:“不負陛下期望,新軍訓練的很是順利,照此速度看,不出數月,便能上戰陣了。”

    正常來說,訓練一隻新軍要一年到兩年的功夫,除非是情況緊急才會從各地招攬新軍緊接著就投入戰場,不過眼下雖有戰事,但還沒有如此緊急,更何況為了操練這支新軍,國庫可是拿了不少銀子出來,這隻前期就投入了一百萬兩,更遑論將來了。

    既然花了銀子,那就要看到效果。

    “朕雖不懂用兵,但也明白軍令如山的道理,朕這些日子讀了幾本書,也算學習了幾分道理,知道這兵,須得能夠如臂指揮才是上好,在最開始先生說要從流民裡開始徵兵,朕還有些猶豫,畢竟他們都是流離失所之人,難以控制啊。”

    柳安笑道:“陛下說的極是,不過往往是這種人,只要您給出足夠的利好,便能令他們效死,在最困難關頭出手幫助他們的,他們便會從心底銘記你一輩子。”

    “朕聽說,先生還教他們識字?”

    不用想也知道這肯定是鄭洪波等人搞的鬼,柳安大大方方地點頭,說道:“不錯,臣為他們請了教書先生來,教他們讀書識字。”

    “先生為何這麼做?他們是兵,只需聽從將領的調遣就可,為何要識字呢?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朱由校有些不解地問道。

    “陛下此言差矣,所謂兵法,除去用兵外,還有統兵之謀,真正能讓士兵們胸懷感激的,不是您給了他們什麼,而是您教會了他們什麼,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就算陛下您眼下給了他們軍餉糧食,給了他們立下戰功的機會,可這些終究只能解燃眉之急,真正想讓他們為大明赤膽忠心,應該給他們希望。”

    “而所謂希望,不是入朝為官建功立業這些空談的話,而是讓他們能夠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譬如市面上教人如何務農的書何止千萬,但著書立言之人有沒有想過,這些書是給誰看的呢?若他們百姓不識字,又如何能讀書,又如何能明白書中的知識呢?國富民強,前提是先民強,後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