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死八活 作品

第一五六章 登堂入室之戰

    李襄屏口中的“常面”當然就是指常浩九段呀,要說常浩九段現在雖然是國內等級分第一人,但由於在國際賽場上不爭氣,尤其是每到關鍵時候總掉鏈子,因此在現如今,棋迷還是叫他“常面”。

    在真實歷史中,常浩是需要等到幾年之後才完成華麗的逆襲,在“六連亞”之後終於獲得3個世界冠軍,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他生動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屢敗屢戰”,所以到最後,他的外號也變了。

    由棋迷口中的“常面”變成受人尊敬的“常韌聖”。

    既然打定主意這盤比賽自己上,那接下來一段時間,自然要為這盤棋做點準備了。

    這盤棋的比賽日期正好是7月月底,並且這次是申城隊的主場,所以這盤棋要到申城市去下。而等到這盤棋結束後,李襄屏就將直接從申城飛往東京,參加本年度“富士通杯”決賽。

    現在距離比賽還有一週左右時間,李襄屏也可以為這場比賽專門做點準備。

    只是比較可惜的時候,等到李襄屏真正開始備戰以後,他發現自己還真沒什麼好主意。

    之所以會這樣,這當然就和常浩的棋風有關。

    要說人常九段雖然被棋迷恨鐵不成鋼的稱為“常面”吧,但好歹已經在等級分第一人的位置上待了那麼長時間,並且常浩還有一個記錄,就是在這個時期,他將近有10年時間,幾乎每年都能闖入一次世界大賽決賽----

    李襄屏認為,這個記錄其實是相當了不起的,由此可見他的水平之高,狀態之問題,只是因為圍棋作為競技項目嘛,而競技項目的特點就是大家只能記得冠軍,在大多數時候連亞軍都算失敗,因此他的這個記錄沒多少人記得而已。

    可以這樣說,也正是因為他的水平很高,狀態也一直很穩定,這就給李襄屏的備戰造成極大困難了。因為常浩的棋風均衡,他是屬於那種最典型的“日本流”功夫型棋手。

    而大家都知道,李襄屏作為“下手”一方,最難衝擊的其實就是這種“功夫型”棋手。

    要怎麼形容呢?這就好比日本圍棋界當年的工藤紀夫九段,工藤九段外號“標尺”,這就是一位典型的“功夫型”。而“標尺”的意思就是說,假如你能擊敗工藤紀夫九段,那就證明你已經真真正正具備職業九段水平,反之則沒有,工藤九段那就是衡量一個人有沒有職業九段水平的一把標尺。

    而李襄屏現在認為,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常浩九段同樣像是一把標尺呀,假如自己能夠擊敗他,那麼自己可能很快就能“登堂入室”,假如做不到的話,那麼自己的修行之路依然漫長。

    自己能夠“登堂入室”嗎?李襄屏不知道,他心裡一點底都沒有,他不僅心裡沒底,甚至在備戰時候根本找不到一點頭緒。

    就是在這種狀態中,比賽日期很快到了。2002年7月末,李襄屏前往申城,參加自己的“登堂入室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