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1389.方運的算計

 1389、方運的算計

 割辮剃髮,移風易俗。

 整個過程當中,那些既得利益階層,那些膝蓋已經徹底軟化,那些對手中權力依舊想要死死抓在手中的。

 方運可不會手軟,這可是近乎兩億人口他更不可能一個個勸導過去,看不清形式者,也只能被歷史潮流淹沒在滾滾車輪之中。

 這些人,倒也不會就直接抹殺了事,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哪怕是垃圾,放到合適之處,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些人,方運在剝奪了他們財產之後,大部分都直接打包松到了乾隆手中,還別說,效果還不是一般的好。

 這些人的消失,讓原本心中還想著觀察一下的觀眾一下認清了形式,都知道改朝換代依然徹底成型,倘若不想跟著大清一起被掃入垃圾堆,就必須老老實實聽從安排。

 這群人仗著自己是所謂的‘讀書人’,在投降之餘,心中依舊想著或許過不了多久,他們就依舊會被啟用,重新回到他原本該有的階層。

 可惜,方運可不會慣著他們。

 在方運眼中,這些人不過是腐儒也,敗犬罷了。

 膝蓋已經習慣了跪拜,哪怕文化水平再高又如何?

 心中已經完全失去了‘傲骨’,還談何‘儒家’?

 看這幫人最不慣著的,往往就是方運帶來的儒家學子們,感覺這些人當真是給他們丟臉了,也是他們徹底敗壞了儒家本來的面貌,倘若可以,他們一點也不介意拿這群人開刀。

 大清的教育體系如何,是個人都知曉。魯迅口中的孔乙己就是一個妥妥的案例。

 與其去改造這群人,還不如從那些不識字的百姓身上挖掘人才,這也是方運內心的方針政策也。

 要贍養兩億人口,本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這些在方運眼中還真算不得什麼。

 也是乾隆所謂的盛世不過如此,或許百姓還可以吃飽,但也不過是紅薯日日,飢瘦不已。

 糧食的大規模引入,一下從原本的年年紅薯,直接跨越到白米飯階層,百姓內心的歡喜可想而知,這在此前,哪怕是地主階級也十分難得之時。

 解決了吃飯問題,接下來任何事情就容易多了。

 方運自然也不會去搞什麼直接贈予,如此反而會將百姓的惰性調動出來,這個時候將他們勞動力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反而能在未來解決更多艱難。

 就好似劉浩概念之中的大建設,從最開始的疏通河道,貫通農業,再到修橋鋪路,鏈接四方,等墨家、工家人員大規模進入,等他們將各地勘察確定之後,這才開啟了真正的大工程。

 比如水庫之流,比如發電站之類,又比如火車鐵路等等等等。

 實際上這裡頭真正發揮最大作用的,還是方運攜帶而來的這個批次。

 不要以為儒道至聖這些修士引入了龍國現代化知識,就會生搬硬造,不存在的,他們更多的還是借鑑。

 就好比拖拉機,哪怕方運建立的大周國度周邊並不缺石油資源,他們依舊習慣了歷史文氣作為‘燃料’。

 或許如此並不利於徹底推廣,但何嘗不是一種督促所有人都踏入修行的模式?

 這樣的‘機械’,入門操控那個條件也同樣很低,哪怕是剛剛孕育文氣的蒙童,也能操控一整日,而且更加的如使手臂,指哪打哪,甚至於很多還能遠程操控。

 只能說二者之間各有千秋,他們接受了現代知識,但也完全不是生搬硬造,發展出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特色。

 也難怪劉浩看到了都要驚訝了。

 換做是他來‘規劃’,還真不定能夠將高出這樣的文明發展道路來。

 他對這種模式同樣十分認可,因為只要文氣存在一日,這樣的‘機械構造’就永遠不會消失。

 再者說了,哪怕未來出現真正的意外,文氣道路走到了盡頭又如何?

 那些原本該學習的知識又不會忘記,給他們時間,同樣可以發展出 適合自己的物件來。

 龍國機械化大規模製造的產物,或許在劉浩看來規模更大,產量也必然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