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六一 作品

第1975章 情感的演繹

    比如...

    蔡根猶如感同身受一般,看著智多的所有情感,像是電影一般,反覆播映,與智多同悲同喜。

    畫面一轉,換了片子,開始播放稚婆的情感畫面。

    與智多大同小異,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

    只是,感覺稚婆比智多的情感更加豐富,更加敏感,或者說更加優柔寡斷,總有種意猶未盡的捨不得。

    捨不得族人犧牲,捨不得祖神之樹,捨不得智多,捨不得自己,捨不得抹殺喳喳的靈魂,捨不得放棄一線希望。

    蔡根終於在眾多的捨不得中,明白了稚婆為什麼沒有像智多那麼果斷,在第一時間抹殺喳喳的靈魂。

    因為蔡根看到了稚婆情感中源自於祖神之樹的基因,那就是希望,永不放棄的希望。

    接下來,就是帝釋天的情感了。

    帝釋天的情感就比較單一,沒有那麼複雜。

    除了憤怒,就是憤怒。

    有對西邊的憤怒,有對族人的憤怒,有對自己的憤怒。

    就好像他的生命,就是生活在憤怒中。

    所有的不滿足,不甘心,不高興,全都是源自於他心中的憤怒。

    他看不慣很多事情,他覺得很多事情都不夠好,哪怕是他在面對西邊的佛祖,仍舊在內心深處保持著憤怒,沒有一絲敬畏。

    無盡的怒火,支撐著帝釋天,讓他委曲求全,讓他蠅營狗苟,讓他心狠手辣,讓他冷酷無情。

    隨著情感的不斷演繹,蔡根終於看到了帝釋天憤怒的源頭,竟然是一幅畫面。

    在晨曦的照耀下,一個成年男子,皮膚黝黑,長長的黑髮,滿身的掛飾,以及絢爛的油彩,滿滿的異域風情。

    用他粗壯的手臂,高高舉起年幼的帝釋天。

    在溫和陽光中,帝釋天發出了比陽光更燦爛的笑容,無憂無慮,天真可愛。

    帝釋天之所以憤怒一生的原因,竟然是因為童年的一次舉高高?

    內在邏輯是什麼呢?

    蔡根理解能力跟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