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 作品

第106章 絕佳機會

    “原來是這樣啊。”

    這村子產的天麻要是都這品相,那賺的利潤至少還能再漲一半。

    “大爺,你們自己吃天麻嗎?”

    “吃得少,那麼貴的東西都跟肉一個價了,我們咋會吃。”

    李秀成有些唏噓,養蠶人穿不起蠶絲,種天麻的人也吃不起天麻。

    李秀成繼續又在跟大爺聊了聊,才知道原來他是這村裡的老村長,現在的村長是他兒子。

    當年縣裡讓大家種天麻的時候,他作為村長,就是帶頭的那個,所以算是最早一批開始種天麻的人。

    大爺大部分的土地都用來種天麻了,只留了兩畝薄田種點一家人吃得糧食。

    因為林業局仗著壟斷市場,經常壓價,所以這日子過得也還是緊巴。

    就是因為這個,都有些人不願意再種天麻了,看不到出路。

    李秀成得到這個信息很重要,這是和林業局談判最關鍵的一個問題。

    通縣作為天麻人工養殖的試點,上面非常重視,一定的天麻產量是政績的體現。

    但是林業局也不可能完全為了做出政績,拋棄利益,提高收購天麻的價格,以此讓老百姓都去種天麻。

    因為據李秀成所知,通縣現在的天麻大多都傾銷在江東省省城。

    江東省雖然也富裕,但是對天麻的需求量遠不如沿海城市,價格也是相距甚遠。

    所以在這樣的限制條件下,林業局在中間只能權衡利弊,保持現有的穩定局面。

    但這樣看似是沒問題的,實則啥都沒撈到,政績做不出,錢也賺不到。

    如果能夠解決好這兩方面的問題,對各個方面來說都是好的。

    農民賺到錢,種天麻的積極性就上去了,產量就漲起來了。

    產量一漲,政績就出來了,林業局,通縣都高興,還能順勢打出天麻之鄉的名號。

    最重要的就是利益均分的問題,江東和周邊市場李秀成準備留給林業局,他只做沿海一帶和日後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