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千古 作品

第1975章:唐軍退兵

    唐軍的兵力已經夠分散的了,在繼續分兵的話,只會進一步削弱戰力,從而被秦軍找到逐個擊破的機會。

    總的來說,趙雲的這3萬鐵騎,對於唐軍來說,就是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

    本來唐軍就算佔領不了司州,也可以退回關中,以潼關之險進行死守,哪怕秦軍的兵力是唐軍的兩倍,也一樣只能望關嘆息,根本奈何不了唐軍。

    可趙雲的三萬河套鐵騎卻打破了這平衡。

    想要阻攔趙雲的騎兵就必須要分兵,而一旦分兵的話形勢就更加危險。

    可不阻止的話,必定會被趙雲領騎兵截斷退路,到時司州的13萬唐軍就算想退都走不了了。

    真走到那一步的話,13萬唐軍恐怕會步涼州聯軍的後塵,直接被29萬秦軍給吃的一乾二淨。

    不得不說,這是個兩難的抉擇,無論選擇哪一個,對於李唐來說征伐司州都註定失敗了,區別只是損失多少兵力的問題。

    經過一夜的深思後,李世民還是分兵去阻攔趙雲,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次行動失敗的結局。

    按照強者橫強的定論,這次李唐要是打不下司州的話,等秦軍消化了河北就更不可能了。

    到時秦唐兩國的國力將會徹底拉開,李唐將永遠失去壯大的機會,該考慮的也不再是對外擴張,而是如何才能在敗亡秦軍的攻勢下不被滅亡。

    基於這點的考慮,李世民決定拼一把,徹底豁出去了,不打下洛陽就死在洛陽。

    得知李世民決定破釜沉舟時,李悝等李唐高層全都大驚失色,李唐還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沒必要在這個時候和千軍死磕啊。

    李唐高層的一致勸說,讓李世民的決心動搖了,但真正讓他放棄的人卻是司馬懿。

    司馬懿得知之後,既震驚李世民的大膽,又欽佩他的勇氣。

    到這個還不願退兵,足可見這位君王的膽識和氣魄,可惜的是這個時代的英主太多了,哪怕是李世民這等明君也不能獨領風騷。

    司馬懿從軍事、政治、天下大勢等多個角度,足足勸了力勸兩個時辰,才讓李世民放棄了分兵的決定,並決定放棄所有戰果暫時退回關中。